rss
    0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2024.03.04 | admin | 42次围观

      田 丹

      革命精神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身上展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等的概括性表达。革命精神产生于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风格风范,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在新时代大力发扬革命精神,对于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革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政治表达

      近代以来的历史,如果说有一种精神品质最能够代表中国,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这一精神继承和升华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政治表达。

      从产生时期上看,革命精神产生于近代以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之中,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又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在迎接不同时期的重大风险挑战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从价值追求上看,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追求,正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追求的“人人为公,天下大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社会理想和治理理念的时代表达。

      从精神品质上看,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党员要求等共产主义道德追求,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中国人传统家国情怀、意志品质、道德追求等的生动实践。

      从话语表达上看,从毛泽东主席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古为今用的经典阐释,到习近平总书记用“我将无我”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注解,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深刻解读,都充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政治话语体系。

      总之,革命精神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调整、改造、激活和重新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果,是根据时代需要而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既延续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又赋予它新的时代特征和话语表达。

      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高度凝练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彰显党的性质和宗旨,反映人民和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和呈现载体,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内在本源和高度凝练。

      从1921年到1949年的28年革命斗争岁月中,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革命精神,包括走在时代前列、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于牺牲一切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这些精神又具体的称之为红船精神、南昌起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革命精神正是红色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文化结晶。

      新中国成立后,红色文化以一种新的形式存在并发展下来,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建设时期,我们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爱国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信念坚定、大爱胸怀、忘我精神、进取锐气的“雷锋精神”等。改革开放后,在战胜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抗洪抢险精神,“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的抗击非典精神,“勇于攻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呈现,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贯穿于红色文化发展始终的还有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解决自身的问题。从建党之初的修正“左倾”“右倾”错误开始,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能直面错误、拨乱反正。正是靠着直面矛盾、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崇高追求等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塑造和培育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政治优势,为世界政党治理乃至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

      革命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革命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实践,其产生和丰富发展的进程就是中华民族重拾文化自信的历史轨迹。

      革命精神产生于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重拾文化自信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与这一历史进程相伴随的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觉醒、培育并不断增强。革命精神正是在谱写这三个篇章的波澜壮阔历史画卷中孕育、发展和传承的,既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也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十足的底气和充足的养分。

      革命精神通过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丰富和发展,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思想根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这种肯定和践行源自对自身文化由衷的认同与尊崇。革命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它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成为中国人民增强文化自信的思想根基。

      革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打牢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固底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奋斗旗帜上。革命精神的形成发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其蕴含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这些理论观点和根本立场,是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信的鲜明底色。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