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0

    抑郁症正成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纳入体检筛查是否会导致社会歧视?

    2024.02.15 | admin | 26次围观

      人民网

      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方案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防治知识宣教。要求试点地区加强部门协作,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防治知识科普宣传。

    二是开展筛查评估。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中心、高等院校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抑郁症筛查。

    三是提高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等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大对非精神专科医师的培训,提高抑郁症识别和诊疗能力。

    四是加大重点人群干预力度。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分别提出心理健康服务措施。

    五是强化心理热线服务。要求将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成为公众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求助、疏导、危机干预、转介的便捷平台。

    六是及时开展心理干预。要求各地建立健全专业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分别提出心理健康服务措施。如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上热搜!抑郁症成人类第二大杀手

      据央视报道,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

      

      有人认为,抑郁症是娇气、矫情、抗压能力差的表现,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

      专家表示,如果一个人在整个工作学习过程中,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出现了和之前不一样的一个表现、一个行为,这个时候大家就要提高警惕。

      你离抑郁有多远?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给自己和他人多一点关爱!

      寻医问药

      抑郁症是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患者在病发初期往往感觉不出自己已经患病,只是情绪会越来越低落,逐渐减少和外界接触,甚至有了厌世的想法,想要以自杀的方式彻底告别这个世界。

      

      这也正是抑郁症的恐怖所在,平时关于抑郁症自杀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

      抑郁症患者中有大约百分之十五左右都面临着自杀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指出,预计在2020年抑郁症会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数据之可怕让人瞠目!

      对抑郁症患者而言,只有尽早发现疾病症状,并进行控制才是最佳法则。

      以下七大症状是抑郁症表现,快来看看你是否在其中

      1、情绪低落,长期如此

      在抑郁症早期,患者往往表现为短时间内的情感衰退,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有持续性的抑郁和悲观情绪,长期感觉闷闷不乐、心理压力感爆棚。

      2、思维变得越来越迟缓

      随着抑郁症的逐步发展,患者会有反应迟钝、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等表现,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提不起兴趣,面对问题也会犹豫不决,什么都不想做。以往能完全胜任的工作和学习,现在也感觉无力应对。

      3、自我评价越来越低

      将所有的错误都归结于自己身上,认为自己就是毫无用处的一个人,感觉生活失去了希望,而自己存在又毫无价值,还不如死了能解脱。即使是犯下一个小错误,也会认为自己犯了天大的错,即将要受到惩罚。

      4、认知能力损害

      这包括了记忆能力、反应能力下降等等,而且患者的警觉性还会增高,有的患者会怀疑到处有人跟踪自己、想要害自己。同时还会出现社会功能障碍,无法正常的学习和语言交流。

      5、活动越来越迟缓

      明显感觉自己的手脚不受控制,手势动作逐渐减少,行动也变得越来越缓慢。还有部分严重的抑郁症患者,甚至会发展为缄默不语、卧床不动的状态。

      6、躯体症状

      患者的体重会迅速下降,同时伴随面容衰老、目光呆滞、性欲减退等等表现,而女性则表现为月经不调、闭经等等。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比如早醒就是其中一种。

      7、隐匿性抑郁症

      有部分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尤为明显,比如反复且持续性的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等等,和心源性疾病类似,但却没有实质性疾病。

      符合抑郁症特征,该怎么做?

      特别是抑郁症反复发作三次以上的患者,应进行长期甚至是终身性的服药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心理治疗、家属配合、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等等,多方面同时进行,带患者走出抑郁症!

      如若符合三个以上的症状,就需要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非常必要,另外还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此才能避免抑郁症找上自己。

      抑郁症正成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纳入体检筛查是否会导致社会歧视?

      “抑郁症纳入体检筛查,我的隐私谁来保护?”

      

      图/IC

      文 | 《财经》记者 凌馨 信娜

      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

      2020年9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文要求加强抑郁症防治,并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大中学生、孕产妇和老年人体检项目之中,体检中心也应提供情绪状态评估项目。

      这份《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下称《方案》)的最新文件仅在一社交平台,相关内容点阅人次已超2亿。

      “我身边有三个朋友有精神疾病,其中两个双向情感障碍,一个重度抑郁症,都确诊了。”大学毕业三年,杜娟(化名)发现抑郁症比自己想象得更普遍。

      这不是一种错觉。2016年10月,重庆某医学院校在本科一年级新生中开展的抑郁症状调查显示:轻度及以上抑郁症状总检出率为35.9%。其中,轻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7%,中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5%,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

      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廷劭很赞成在重点人群中展开抑郁症状筛查。“现在学生抑郁的情况要比以前严重一些,我感觉人数更多了。也可能以前大家还没有意识到是抑郁症,或者没有这些诊断的方式,但是现在确实是比以前的比例要高。”

      上述《方案》的目标是,在2022年,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就诊率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

      “如果发现抑郁问题马上采取措施,是很有效果的。”朱廷劭对《财经》记者说。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王振也赞成在重点人群中展开抑郁症筛查。“至少筛出来后,对于轻症的患者,周围人的帮助可以让他症状缓解。”

      新政要落地,可能并不容易,需要承担筛查工作的部分机构还没有准备好。

      中康体检网创始人林其锋对《财经》记者分析,对体检机构而言,要按照《方案》要求在体检项目中纳入情绪状态评估供体检人员选用,“我估计一两年内执行不会那么快。”

      尽管文件已经指定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量表)作为筛查标准,但各体检中心此前并未配备心理咨询类工作人员,即使放低标准,至少也应该由心理咨询师承担这项工作。

      对此,王振指出,PHQ-9只有九个题目,且有很多线上小程序权帮助实现,初筛在青少年学生和城市中青年中不是问题,但对老年群体来说,可能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

      患上抑郁症的人群类型比较广泛,如产后忧郁症、儿童抑郁症,还有老年抑郁症。

      “在全国范围内,不是所有老年人都识字,也未必能够分辨经常、偶尔这些情况。而且如果用电子化的,很多老年人不会。如果社区活动组织得好,用纸质版把问题勾一勾也可以,但消耗的人力成本就很高,可信度也会有点影响。”王振对《财经》记者说。

      纳入广泛体检,也可能带来一个更受关注的问题:谁会知道我抑郁?我的隐私怎么保障?

      “体检的结果交给谁是很重要的。”王振说,“体检是为了让体检人自己或亲密的人可以去求助,而不是发现你有问题我就不要你了。”

      《方案》要求,大中学校和基层卫生机构需要为学生和老年人提供筛查后的咨询,或转诊等帮助。

      扬州职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张东了解到,至少江苏省的高校都在做心理普查,就像新生体检一样。

      “大约10%以上的学生是需要重点关注,因为人群比较大,我们会导出一个名单,分配到各院系的心理老师再做一次隐匿性谈话,了解他们的家庭、人际关系、入学适应、学习情况。如果问题严重的学生转介到学校的心理中心处理。”张东对《财经》记者说。

      高校对名册是严格保密的,只有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有这个名册,张东介绍,除了学校和院系心理老师,就连学生本人也未必会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抑郁问题,因为“访谈时也要隐藏谈话的目的,不仅把有风险的学生叫来,其他学生也要叫来”。

      在大中学校,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重度抑郁有自杀倾向者。

      “如果已经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是要让家长知晓的。而且如果测评是重度,说明该学生已经不适合在学校这个环境了,他要去接受治疗了。”另一位担任高校心理教师的咨询师对《财经》记者说。

      在已经开展抑郁症评测工作的高校,目前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休学容易,复学难。

      王振曾多次碰到此类问题。“学校会要求你出一个康复的证明。我们医生尽量从患者的角度考虑,会在治疗意见里写一条建议,如‘建议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这样一来,医生会遇到困境,因为法律上不存在康复证明这个文书。“如果学生患了胃病、大出血,康复后学校是不会要求你出这样的证明的,为什么精神疾病就要出示呢?这就是歧视。”王振说。

      同样,杜娟也担心,作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果在集体组织的体检中被发现患有抑郁症,会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我是不会在单位体检里选这个项目的。这是我的隐私。”

      对此,朱廷劭指出,“在筛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打消这种别人可能会知道,或者对自己有其他影响的顾虑。现有的筛查手段主要通过问卷。其实它是完全基于主动配合,如果当事人不主动配合的话,最后的结果会出现偏差。”

      王振则认为这是病耻感问题,这不是隐私问题,而是和社会的歧视有关系。“假如你去体检,查出来有性病或其他疾病,这些都是隐私。难道查出心理问题会比其他病更严重?如果大家对抑郁病有了解,可以降低病耻感”。

      在承担一些机构集体测试工作时,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吴力苏会建议,不要让体检者本人太早看到测试结果。“评估后也不能马上下结论,还要通过谈话确认是抑郁症、焦虑还是压力。如果他实际上只是压力问题,测出来有抑郁的结果,对一些人反而压力比较大。”

      在心理咨询师们看来,测试结论不重要,患者愿不愿意接受咨询更重要。

      《方案》首先提到的就是抑郁症科普知识宣传问题,要求在公共场所设立或播放抑郁症公益宣传广告,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向居民提供科普宣传资料;同时深入学校、社区、机构开展抑郁症相关公益讲座。

      然而,身为高校心理咨询师,张东对这类科普动作有所顾忌。

      “首先,普及可以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认识,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不讳疾忌医。但对于基层来说,没有进行过很专业的培训不适宜从事宣教工作,可能搜集了一些知识,包括一些消极案例比如抑郁症导致自杀,这可能会导致个别极端的结果,这需要专家来进行审查。”张东对《财经》记者说。

      公众对抑郁症的知晓率在近年已有明显提升。前述针对某医学院新生的调查显示,1929份有效问卷中,抑郁知识及格率为89.0%。而在一线城市,即便是老年人,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相关常识。

      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抽样调查发现,6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有关抑郁症的正确应答率为69.8%。

      王振在临床工作中明显感到抑郁症的知晓率在近几年获得了大幅提升。“但另外一个知晓,就是我如果出现抑郁症状到哪里去求助,不知道。”

      面对国家卫健委提出的50%就诊率目标,有网友表示,“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对话,一次都要七八百元,几次效果不明显,长期做又承担不起费用。”

      “出口在哪里?这很重要。”王振认为,在开展重点人群抑郁症筛查的同时,各地提高诊疗服务能力至关重要。

      按照《精神卫生法》,三级医院都应设立心理科或精神科。然而,现实是还不是每家都能做到。

      包括《方案》中提到的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知晓率也不高。另外,“针对一些轻度抑郁的患者,现在也有一些网站,可以帮助他们通过简单的认知行为进行自助治疗,这个大家也不知道。”王振说。

      即便获得了治疗,也有患者并不能坚持按诊疗规范走。杜娟发现,她的朋友虽然已经确诊,却并没有按照医嘱服药。“只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才吃药。那些药也有很多副作用,发胖、嗜睡,还有把人弄得完全没有情绪,像傻掉了一样,所以大家对吃药这个事情也比较抗拒。”杜鹃说。

      为此,王振特意叮嘱《财经》记者注明,“药物是利远大于弊的。长期抑郁不治疗对大脑是有器质性的损伤的。比较重的抑郁症患者要到专科医院就诊,拖得越久,治疗难度就越大。”

      而对不少人提出的费用问题。王振强调,公立医院心理咨询费用并不高。“我做过的最便宜的是一次60元,而且可以医保支付”。

      对王振所在的公立专科医院来说,主要问题在于,“60%的患者来了,都会有心理治疗的需求。这个只要50分钟收120元,也可以医保支付。但是我们人才不足,没有办法满足需求。”

      王振很看不惯某些不专业的心理咨询室,特别以前的心理咨询师培训,三个月就考到证,”你真有了抑郁症,敢去找他吗?”

      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心理学毕业生从事一线心理诊疗尚欠资质。“有些综合性大学或师范类院校学的主要是基础心理,医学心理很少,实际上能够做临床的很少。”王振说。

      一位拥有心理咨询师证的教师承认,“我们虽然都考到了证,但是临床上很少接触实际的案例。包括高校心理老师的配置,肯定是不足的。我们15000名—16000名学生也就配备了2名—3名心理老师,其他高校也是一样的。”

      专业的心理医师奇缺。国家卫健委2015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有资质的心理治疗师仅5000人,精神科(理助)医师2.77万人。而按照当年需求测算,可能要有4万以上精神科医生才能基本满足最初级需求。这样的巨大缺口短期内尚难补足。

      具备行医资质、掌握临床心理治疗方法的人才,即便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也难言充足。在王振所在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要进入临床执业,不仅要同时获得临床医学学位,还要和其他科室医师一样接受为期三年的规范化培训。

      因此,要实现《方案》要求的在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短期内恐难实现。

      据王振了解,“现在产科的医生很多在怀孕期间就会注意到孕妇有些情绪问题了。据我所知国妇婴(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这样的机构会做一些筛查和研究,但不是所有医院都有。”

      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专业医师们已经在思考解决方案。身为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王振透露,上海已有计划,“像医生规范化培养一样,开展咨询师的规范化培养。另外也考虑,是不是要借鉴医生的继续教育的经验来考核(心理咨询师)”。

      原创 家庭医生名医在线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抑郁症的症状,只是并没有引起太多人重视而已。抑郁症是现代人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特别是面临着激烈竞争的中年人是很普遍的,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理疾病,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很有可能会出现自杀等意外风险。

      

      一、自卑的因素

      自卑的人很容易出现抑郁,有社会因素,也有个性的因素,同时还有遗传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一个人产生自卑的情绪,长时间如此就会形成抑郁症。

      二、心理压力

      生活当中和工作当中所带来的压力,会让抑郁症更加普遍地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年轻人面对高负荷的工作量和各种方面的压力,就会变得精神过度紧张焦虑,长时间如此就很容易形成抑郁症。

      

      三、个性因素

      有的人天生性格就不是很开朗,经常会觉得自卑,不能正常表达愤怒的人,是很容易得抑郁症的。

      四、非心理诱发因素

      长期服用治疗高血压和心律不齐等药物的时候,就会出现抑郁的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抑郁的原因,可以使人体体重增加。特别是更年期的女性,患抑郁症的几率是比较大的,会经常有哭泣和失眠以及行为的改变。

      

      五、节食减肥

      如果一个人想快速减肥而采取节食做法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抑郁的症状,导致抑郁主要是体内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而引起的。

      六、缺乏运动

      女性因忙于家务而缺乏运动,就会出现抑郁症,但是缺乏运动也会导致男性患抑郁症,阳光不足,经常呆在家里是很容易引起抑郁症发生的。

      

      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抑郁症的危害性,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来预防此病的发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多做一些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这样可以让自己保持自信乐观以及积极上上和情绪高昂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会对他人充满善意,而且对生活也充满希望和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抑郁症就会远而避之。

      原创 尚医健康

      身体已经回到职场,心却留在了假日,都说一个习惯的养成要28天,为啥懒筋却可以7天成就。看着堆积的工作,逐渐拥挤的人群,感觉自己要“抑郁”了,你呢?是否有相同的感觉。

      作为一位与健康同行的小编,怎么能忽视这负面情绪的影响呢,要有所应对。抑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情绪,所有人都会产生,大多数人可以正常消解,但是会有一类人群在持续的抑郁之后,自我调整效果不佳从而形成我们所说的心理疾病——“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可潜伏很深的心理疾病,需要我们耐心和细心的去观察,去发现,列举一些典型的抑郁表现,大家可多加了解,如果可以及早的发现身边的人出现以下症状,对于帮助他们走出抑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心情低落:抑郁的人会表现出闷闷不乐的情况,笑容逐渐减少,即使脸上在笑,眼睛里也是晦涩的。

      2、兴趣丧失:对于之前喜欢的事物逐渐丧失兴趣,产生不了愉悦感,认为世间万物都没什么意思,严重的人会产生厌世情绪,形成自杀、自伤的念头或行为。

      3、精力减退,疲乏感增强:这部分人会经常感觉到疲乏,对于工作、学习、生活提不起劲来。

      

      4、睡眠出现障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早醒,这部分人会出现醒得早,可比正常睡眠时间提早1-2小时甚至更久,以及可出现入睡困难和嗜睡的表现。

      5、自信丧失:对自我评奖过低,出现自责或内疚感,感觉自己对不起的很多的人事物,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

      6、思考能力减弱:会出现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的下降。

      当然除了以上的6条抑郁症的表现还会有食物下降、性欲减退,出现不明病因的身体不舒服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跟实际生活中一点点去发现。还有就是要正视抑郁,它不是洪水猛兽,抑郁情绪是可以消解的,大多数的人在初期经过积极的自我调整就可以达到痊愈的效果,如抑郁情绪持续增加,那及早寻求医生的帮助也是有效控制以及治愈的最好的办法。

      

      面对抑郁症,身边的人要给予更多的爱和关心,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多一些支持和帮助,在平时多做运动,尤其是在阳光下运动,可以刺激身体产生良性的反应,同时我们还可以多吃一些可刺激多巴胺产生的食物,像是甜品、辣椒等,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从心里发出的笑容在脸上绽放。

      白小恩

      在当下,得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了。患者饱受疾病折磨,同时承担着较高的复发风险和社会压力。得了抑郁症就再也没办法彻底治愈了吗?诸多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今天恩恩医生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康复案例,希望能够对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

      【 临床病例 】

      小敏今年26岁了,已婚,是一位农村小学教师,一年前产假结束后回到了工作岗位。

      当时新校长推出了多媒体教学的高要求,还有大学生和她竞争。诸多问题让她感到很不适应,不久就出现了情绪低落,疲乏无力,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的症状。她晚上往往深夜12点后才能入睡,早晨4、5点钟左右就醒了,醒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近两个月来,病情加重,时常出现自杀念头,忧心忡忡,不愿处理家庭事务,不爱出门,整日呆坐,记忆力下降很多。

      她回忆八年前曾有过类似心情不好的状态,持续约2个月,通过药物治疗完全缓解。此后工作生活一直很顺利,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直到此次发病。

      

      【 案例分析 】

      恩恩医生平台的刘同洲主任医师经过对小敏病情的详细了解,诊断小敏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主要临床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同时患者会出现精力下降,思维动作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体重异常等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至数年。

      

      【 治疗流程 】

      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三期。急性期治疗推荐6到8周,争取尽快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一般药物治疗2到4周起效。如果用药治疗4到6周无效,可改用同类其它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医生根据小敏的症状特点、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等,选择帕罗西汀合并阿普唑仑治疗。帕罗西汀初始剂量20mg/d,晚上口服阿普唑仑0.8mg辅助睡眠。

      服药两周后,患者自杀念头减少,但仍然感觉脑子反应慢,全身困乏,提不起兴趣做事情。此时医生建议加大帕罗西汀的剂量至30mg/d。

      服药五周后,小敏心境低落及兴趣减退症状明显缓解了,全身乏力症状基本消失,能够跟家人正常交流。

      

      恢复期治疗至少4到6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大,原则上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并且剂量不变。

      医生建议,此期间小敏应继续使用帕罗西汀治疗,并保持剂量30mg/d不变。在此期间,患者病情控制稳定。维持期治疗一般为6到8个月。对于有2次以上复发(特别是近5年有2次复发者)、青少年发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自杀风险大、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都应考虑较长时间的维持治疗(一般2到3年)。多次复发者主张更长期维持治疗。最新观点认为,维持期治疗尽可能接近或维持急性期治疗剂量,能更有效的防止复发。

      至今,患者的维持治疗时间已有两年,目前服用帕罗西汀20mg/d,其余药物均已停用。

      患者能够正常工作,生活状态良好,情绪稳定。目前来咨询停药问题。

      

      【 关于停药 】

      恩恩医生提醒患者,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及用药剂量因人而异,上述解析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详细咨询精神专科医生。

      得了抑郁症怎么办?大家可以在应用市场下载恩恩医生APP,平台汇集近千名精神心理科专家,为您提供专业的一对一的服务。有任何精神、心理疾病问题,都可以进行免费咨询,还能直接购买药品!

      

      关于抑郁症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

      原创 39健康网

      英国小伙儿马特·海格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刚患上抑郁症时,他只有24岁。后来,经过漫长的自我治疗,他不仅战胜了抑郁症,还写了一本畅销书--《活下去的理由》,在这本书里,他记录了患抑郁症后的痛苦,以及自己如何通过自我疗愈回到正常生活的整个过程。

      马特说,患了抑郁症是非常痛苦的,就像被囚在一个黑暗的隧道里,无论怎么挣扎,都逃不出来。他感觉大脑好像着火一样,身体掉进了一个黑洞,整个人变得非常敏感、恐惧,甚至会害怕自己的影子,脑海里出现很多恐怖图片,全身被掏空的感觉,心跳还会加速等等。

      

      马特认为,抑郁症有三个特征:隐蔽性、快感缺失和自毁性。

      首先是隐蔽性,从外表来看,抑郁症患者跟普通人并没有区别,但抑郁症患者可能每一秒都处于崩溃边缘,因为抑郁症属于心理上的疾病,外人感受不到患者内心的痛苦。

      其次是快感缺失,抑郁症患者会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无法体验任何美好的事物。

      最后,是自毁性,抑郁症发展到非常严重时,患者容易出现自残、自杀现象。很多抑郁症患者想脱离痛苦而最终选择了自杀。

      

      在被确诊为抑郁症后,马特开始接受现实。在患病期间,他做了三件事来抗击抑郁:

      第一,接受抑郁症。马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而有些经历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

      第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他会定期去医院复查,医生给他开了一些抗抑郁药,但是效果并不好。

      第三,展开自我疗愈。自我疗愈不依赖使用药物,马特总结的自我疗愈法宝是:运动、读书和交谈。马特发现,当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时,可以有效减轻抑郁症状。

      最终,马克战胜了抑郁症,还帮助很多患者走出了黑暗。

      

      当你莫名的懒下来,什么也不想做,悲观、失落、打不起精神,慢慢地,你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了...

      当发现自己患了抑郁症,几乎会让人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该如何走出抑郁症呢?

      事实上,每一个抑郁症患者真正的救赎之路就是原谅,跟一段惨痛的经历达成谅解。同时,不要依赖,不要索取爱,把改变命运的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得了抑郁症后,需要建立三道屏障。

      第一,切断抑郁的源头。

      第二,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要再向外索取(求助行为除外)。

      第三,不要享受其中,要逆抑郁症而动。

      

      最后,把所告知的要点,浓缩成一份当日安排。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个非常明确、简单的几件事情,不要对自己过分的苛责,也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世界上约有3亿多抑郁症患者,我国的抑郁症患者约有9500万,但是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也有很多抑郁症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

      得了抑郁症会有很多的征兆,比如经常无缘无故感到疲惫、动作和说话缓慢、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对生活失去兴趣、性格突然变得内向、失眠、经常自责、内疚、经常出现幻听、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等。下面是一张抑郁症自评量表,可以对照自己的症状来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发现自己由抑郁的倾向,一定要及时接受治疗。

      

      SDS抑郁症自量表

      根据国内的统计结果,SDS自量表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要勇敢地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请相信,挺过抑郁症这一关,就能走出黑暗。

      #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参考资料:

    【1】《抑郁症为什么总让人“意外”》.人民网-人民健康网.2018-10-21

    【2】《人民日报科技大观:抑郁症不是小病》.人民日报.2018-09-10

    抑郁症正成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纳入体检筛查是否会导致社会歧视?

    抑郁症正成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纳入体检筛查是否会导致社会歧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