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0

    影响心力比赛行李准备太早赛前1周内都在紧张中

    2024.04.04 | admin | 14次围观
    影响心力比赛行李准备太早赛前1周内都在紧张中

      绍兴马拉松以3:01:05完赛,虽然PB了5分44秒,却一点都不开心。

      不是矫情,不是炫耀,

      真的是考试59分的感觉,差一分不到60分,就是不及格。

      (不是说300是60分,是用考试差一分及格,来类比此时的心情)

      为了自己下次跑得更好,也顺便给跑友们做个参考,必须反省。

      虽然行李没有遗漏,但是提前让自己紧张了。

      赛前一周的睡眠都不好。

      压力大,紧张,信心不足

      其实,我的pacerApp里有“比赛行李备忘录”,只需在出发前,对照清单一个个装包就是了,完全没有必要提前1周。

      为什么压力大?

      之前目标都是自己心里定的,即便公布也是少数几个人知道。这次平时跑团都是分组训练,周围所有人都在说破3给我加油,不知不觉间压力很大

      其他目标,没有300这么鲜艳。就想60分及格线一样。

      赛前3周本来想跑30+,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不是没睡醒,就是时间上安排不过来。一直到了赛前2周,本来想跑35,但是因为只喝水,到了34感觉吃力,就放弃了,这也让心力受到了影响。比赛中到了35就想着上次跑到34就掉了。

      赛前30+,于其说是训练,不如说是检验。于其说是体力,不如说是心力。

      赛前的长距离,一定要补给充分,绝对不能跑到掉速!

      褪黑素吃早了。10:30还没上床,10:00就把褪黑素吃了。

      耳塞没带,中央空调的排气扇有点吵。

      胃隐隐作痛,1:30起来吃了面包,后来进入了迷糊状态,3:30稍有动静便醒了,赖到4:30起床。起床后,不敢看RHR,等完赛后一看65.我的天,比平时坐着都高。

      现在想想,能完赛都是奇迹,不用说PB了。

      进去集合区,有点晚,排在后面,

      担心体能不足,起跑前吃掉1支胶

      晚起跑30秒

      刚开始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浪费体力

      5km前感觉腿有些飘,无力感,担心:能否完赛,也许10km就弃赛了。

      后来也许是跑开了,人兴奋了,状态来了,配速稳定在410-415

      2-3km开始就大汗淋漓了,

      但是直到10几公里后,才想起来腰上居然还贴着暖宝宝,热啊

      知道睡眠不足,心率高,怕影响心情,起跑后直接调整画面,一路不敢看心率

      只有时间,距离,配速。

      赛后才知道平均心率比上次34k高了近10下。

      像平时自己做兔子一样,每个公里牌都核对时间和配速表,

      前半程1:29:20

      一路保持着节奏,但是补给却有所欠缺。

      到了30km,已经有了50秒的盈余。

      胶按照计划吃了,

      水喝了就打嗝,胃不舒服

      关键居然还碰到过,有3次拿到的是空杯子。

      跑马拉松11年,拿到空杯子也是醉了。

      前一晚,还在跟小伙伴们说,水站要多喝水,每个站2-3杯。

      而爱出汗的自己却没有做到

      现在依然不清楚,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好好喝水

      以至于后来带的盐糖都没办法含,嘴巴太粘,直接吐了。

      完美的配速只保持了30km。

      30之后开始感觉大腿根部起酸了,

      左脚脚心感觉每一步下去,脚底筋膜都有拉扯感。

      其他疼痛不适没有。

      担心脚心的不适,是否来自,跑鞋?

      之前骑自行车时,把鞋底中间踩掉1立方厘米左右,用502胶上去了。

      最后左脚改变着地方式,用右腿发力,赛后右腿酸痛明显高于左腿。

      根据garmin手表的数据,

      34km是最后一次保持在416的配速,

      之后便进入了掉速区间,一掉再掉。

      越怕什么,就越会变成什么。

      也许是潜意识里的暗示吧,

      想着赛前只跑了34,如果赛前继续跑也一定掉速。

      还真是35开始掉了。

      在被人超越,和超越别人中,煎熬着。

      第一次一路上没有讲话,没有跟啦啦队互动

      整个比赛,最初说的两个字居然是“掉了”,

      中途从口袋拿补给,直接掉地上了,当然也没去捡,

      ----不要说迷信,后来真掉速了

      路上已经看到有人在走了,甚至有人边走边说“反正破不了3了”

      告诫自己绝不走,一走就完了。

      甚至脑子里还有个声音:如果这次能破3,以后就再也不跑全马了,太痛苦了。

      但是自己也明白,对跑步的热爱,怎么能不跑呢?

      想着只要不跌破420还是有希望的,机械地迈着腿。

      但是兵败如山倒,

      后面7km就是失守,

      38之后,已经知道第一目标无望,

      就想着只要不跌破6分配,还是可以达成第2目标,小PB一吧。

      关键手表每km都会嘀,下意识一看,当前1km配速445,照这个趋势掉下去,PB都难呢

      之后也就完全无视了手表,也不再去核对配速表,其实是不敢面对配速一掉再掉的事实。

      直到看到了42的公里牌,才为之一振,居然能加速冲刺200米

      看来还是心力不足,

      赛后接到短信,3:1:5,

      PB5分44秒,却一点都不开心,甚至有些懊恼。

      有点意外,但也没有PB的快感,

      感觉后面掉得厉害,能有305都不错!

      后面如果提前冲刺,也许能稍微好看一点,再少个6秒,

      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呢,

      跟学生考试一样,59分差一分到60,就是不及格。

      赛后领好完赛包,走着走着居然两个小腿都抽筋了,直接当场坐地上了。

      还好路过的跑友帮忙拉伸小腿,再拉我站起来,真的感谢。

      完赛包里1瓶水+1罐饮料,统统喝光,口渴。

      领取自己的包裹后,坐在地上,把同行的朋友剩的半瓶水喝光,

      看着地上的空瓶,都有捡起来的冲动

      后来又分别向多名志愿者要了3瓶水,也都喝光。

      5瓶水下肚,居然还是口渴,而且胃也不涨。

      10点半跑完,第一次上厕所小便,居然是4个小时后的14:30了

      跑马11年来这是第一次,身体这么缺水。

      GPS显示某km用了445之后,已经心力憔悴,几近放弃。

      但是从官方分段来看,而在30之后配速一直再掉的前提下,

      40km之前还有428,

      即便最后2km也还有432,

      那么肯定没有掉到445.

      只是自己看到445就放弃了而已。

      还有最后200米,还能加速冲刺,

      说明体力还是有保留的,如果心力足够,应该成绩会再好一点。

      如果:

      如果赛前睡眠足

      如果赛中饮水足

      如果少几个小桥

      也许可以挽回这66秒的遗憾

      但没有如果!!

      即便35状态好,也不能保证40好。

      马拉松的奥义,也在于不确定性。

      不到终点,不知道路途会怎样,一切都是未知数

      虽然跑马11年,之前一直是健康跑者,最长也就是半程,2013-2016一直做上马半程的pacer。

      因为上马2017要取消半程,为了有机会继续做上马pacer,才迫不得已2016年底开始跑全马。

      前面35都是热身,

      后面7km决定了成败,

      最后200总归顶得住的。

      后半程总会疲劳,35之后掉是正常的,

      内心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不能因为掉速,因为疲劳而失去斗志。

      心力不足,必然导致体力打折,还是折上折。

      因为疫情,1月中旬开始到2月全是居家跑,3月有一半是居家跑。4月开始恢复跑间歇和耐力,5月开始恢复跑团训练,却没有什么高质量的LSD。直到9月份报名绍兴之后,跑个半程131还是分成4组跑的。国庆节半程破了126,才临时决定绍兴冲3.

      前几年自己一直执行自创的“体感游戏力量训练 + 碎片化快走训练”,5月份之后也是几乎没有执行,一直觉得没有比赛,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了PacerApp的代码中,直到10月份才恢复碎片化快走。

      平时没有做力量训练,(包括体感游戏)平时没有做碎片化快走比赛目标不宜公开,除非体能远远超过目标压力大心理紧张,没有保持平常心紧张其实是没有信心的表现比赛目标太高,训练不足,体能不足5km没有破19,10km没有破40,居然就想破3,胆子太肥赛前长距离太少(30只跑了1次)赛前30km补给不足导致掉速,影响心力比赛行李准备太早赛前1周内都在紧张中,睡眠不足赛前1晚失眠几乎未睡,褪黑素不能提前吃赛中饮水不足起跑后没有及时拿掉暖宝宝后半程不可放弃希望,要保持斗志赛中要无视GPS的配速,只相信秒表和公里牌赛后要先拉伸,再去领行李

      体能不足,心力低下,智商欠费

      体力 + 心力 + 智力,都不在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