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0

    柴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4.02.08 | admin | 33次围观

      柴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12)

      柴桑区文广新旅局目录

      序 言⋯⋯⋯⋯⋯⋯⋯⋯⋯⋯⋯⋯⋯⋯⋯⋯⋯⋯⋯⋯⋯⋯⋯1

      第一章 发展背景⋯⋯⋯⋯⋯⋯⋯⋯⋯⋯⋯⋯⋯⋯⋯⋯⋯⋯ 2

      一、“十三五”文化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 2

      二、“十三五”文旅业发展存在的不足⋯⋯⋯⋯⋯⋯⋯5

      三、“十四五”时期文旅业发展趋势与形势 ⋯⋯⋯⋯ 6

      四、“十四五”时期文旅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 9

      第二章 发展战略⋯⋯⋯⋯⋯⋯⋯⋯⋯⋯⋯⋯⋯⋯⋯⋯⋯⋯ 13

      一、指导思想 ⋯⋯⋯⋯⋯⋯⋯⋯⋯⋯⋯⋯⋯⋯⋯⋯⋯ 13

      二、基本原则 ⋯⋯⋯⋯⋯⋯⋯⋯⋯⋯⋯⋯⋯⋯⋯⋯⋯ 13

      三、发展战略 ⋯⋯⋯⋯⋯⋯⋯⋯⋯⋯⋯⋯⋯⋯⋯⋯⋯ 14

      四、总体定位 ⋯⋯⋯⋯⋯⋯⋯⋯⋯⋯⋯⋯⋯⋯⋯⋯⋯ 15

      第三章 发展空间布局⋯⋯⋯⋯⋯⋯⋯⋯⋯⋯⋯⋯⋯⋯⋯⋯ 19

      一、柴桑高铁新区城市文化休闲旅游集散核心区 ⋯⋯ 19

      二、环庐山文化旅游经济圈 ⋯⋯⋯⋯⋯⋯⋯⋯⋯⋯⋯ 19

      三、沿长江文化旅游经济带 ⋯⋯⋯⋯⋯⋯⋯⋯⋯⋯⋯ 20

      四、沿昌九高速文旅工业体验示范路 ⋯⋯⋯⋯⋯⋯⋯ 20

      第四章 文旅融合⋯⋯⋯⋯⋯⋯⋯⋯⋯⋯⋯⋯⋯⋯⋯⋯⋯⋯ 21一、基本原则 ⋯⋯⋯⋯⋯⋯⋯⋯⋯⋯⋯⋯⋯⋯⋯⋯⋯ 21

      二、具体措施 ⋯⋯⋯⋯⋯⋯⋯⋯⋯⋯⋯⋯⋯⋯⋯⋯⋯ 22

      第五章 公共服务⋯⋯⋯⋯⋯⋯⋯⋯⋯⋯⋯⋯⋯⋯⋯⋯⋯⋯ 38

      第六章 保护传承⋯⋯⋯⋯⋯⋯⋯⋯⋯⋯⋯⋯⋯⋯⋯⋯⋯⋯ 44

      一、保护传承原则 ⋯⋯⋯⋯⋯⋯⋯⋯⋯⋯⋯⋯⋯⋯⋯ 44

      二、重点文物保护 ⋯⋯⋯⋯⋯⋯⋯⋯⋯⋯⋯⋯⋯⋯⋯ 45

      三、非遗传承 ⋯⋯⋯⋯⋯⋯⋯⋯⋯⋯⋯⋯⋯⋯⋯⋯⋯ 45

      四、保护措施 ⋯⋯⋯⋯⋯⋯⋯⋯⋯⋯⋯⋯⋯⋯⋯⋯⋯ 46

      第七章 新业态培育⋯⋯⋯⋯⋯⋯⋯⋯⋯⋯⋯⋯⋯⋯⋯⋯⋯ 49

      第八章 品牌宣传营销⋯⋯⋯⋯⋯⋯⋯⋯⋯⋯⋯⋯⋯⋯⋯⋯ 53

      一、创新拓展宣传营销渠道 ⋯⋯⋯⋯⋯⋯⋯⋯⋯⋯⋯ 53

      二、重点文化旅游节事活动 ⋯⋯⋯⋯⋯⋯⋯⋯⋯⋯⋯ 54

      第九章 开发重点项目⋯⋯⋯⋯⋯⋯⋯⋯⋯⋯⋯⋯⋯⋯⋯⋯ 55

      第十章 实施保障⋯⋯⋯⋯⋯⋯⋯⋯⋯⋯⋯⋯⋯⋯⋯⋯⋯⋯ 62

      一、体制机制保障 ⋯⋯⋯⋯⋯⋯⋯⋯⋯⋯⋯⋯⋯⋯⋯ 62

      二、政策法规保障 ⋯⋯⋯⋯⋯⋯⋯⋯⋯⋯⋯⋯⋯⋯⋯ 63

      三、生态环境支撑 ⋯⋯⋯⋯⋯⋯⋯⋯⋯⋯⋯⋯⋯⋯⋯ 65

      图件目录 ⋯⋯⋯⋯⋯⋯⋯⋯⋯⋯⋯⋯⋯⋯⋯⋯⋯⋯⋯⋯⋯ 67序言

      “十四五”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

      是柴桑区文化旅游融合、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促进柴桑

      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九江市柴桑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九

      江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文化旅游发展,

      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科学编制本规划。

      - 1 -第一章 发展背景

      一、“十三五”文化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区文化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升,

      产业效能有效释放,文化旅游业对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

      日渐增大,“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 3350 万人次,同

      比增加 14%,旅游收入 195 亿元,同比增加 14%,全面完成了各

      项规划目标。

      (一)强化政府主导,文化旅游大发展的环境基本构成

      “十三五”期间,柴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

      业发展,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服

      务业的主导产业。先后制定出台了《柴桑区全面推进全域旅游

      发展的实施意见(暂行)》、《柴桑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

      年行动计划(2019-2020 年)》相关文件,指导旅游产业发展。

      从 2019 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 200 万元旅游发展资金,用

      于奖励旅游产业品牌创建、宣传营销等。组建了文旅投资公司,

      解决旅游发展资金难题。对创建国家 5A 级、4A 级、3A 级旅游

      景区(点),分别给予一次性 50 万元、20 万元、10 万元奖励。

      文旅业发展氛围空前浓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文化设施

      和景区景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宣传促销日趋活跃,高速公路、

      旅游公路等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文旅投融资大幅度增加,基本

      - 2 -形成了促进文旅业发展升级的政策、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全

      区文旅业正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文旅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实质提升

      到 2019 年,区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全面改造提升,获

      得国家三级馆资质;全区 14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4 个村级综

      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到国家示范区规定的“十个一”和“六

      个一”标准,乡镇、村等基层文化活动场所总面积达到 1 万多

      平方米,均配有电脑、图书、乐器及休闲健身器村等,区图书

      馆藏书 9 万余册(本),数字资源达 3TB,乡镇综合文化站藏书

      3.5 万册(本),农家书屋藏书 21 余万册(本),年度为村级

      农家书屋更新图书达 14.7 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看书难问题;

      全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拥有电脑终端 100 多台,站、室互联网覆

      盖率达 100%。“十三五”期间,投入 160 多万元,为乡镇综合

      文化站安装了”有声图书馆”及应急广播系统,安装喇叭点 350

      个,拓展了文化站、室服务项目,提升全区数字化服务能力。

      中华贤母园景区成功申报 4A 级旅游景区,仙客来、礼涞成功申

      报 3A 级旅游景区,毛桥“花溪谷”获评国家 3A 景区,雨林度

      假村等 5 家获评江西省 3A 级乡村旅游点。三星级酒店 1 家,旅

      行社家,服务网点家,农家乐 50 余家,民宿 10 余家。“区、

      乡、村”三级公共文旅服务网络得到实质性提升。

      - 3 -(三)文旅资源开发成果显著,文旅项目竞争力增强

      “十三五”期间,柴桑区以项目为支撑、夯实文旅产业发

      展基础。柴桑田园综合体等多个项目相继建成。总投资额 100

      多亿元。特别是投资 3 亿多的两场两中心项目开发建设,标志

      着柴桑区向大项目迈进。

      (四)文旅深度融合,业态发展日趋成熟

      “十三五”期间,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促进了全区旅

      游业的发展。宣传营销有亮点,精心创作文旅宣传片,设计了

      文旅宣传画册等,展示了柴桑风采。积极参加省市文化旅游推

      介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扩大对外影响力。2018 年

      先后举办了“十大贤母评选暨母亲节活动”、巾帼双创论坛,

      2019 年配合市旅发委开展环庐山百里文化旅游采风活动、第五

      届庐山问茶会暨首届九江茶文化旅游节。

      (五)创新文旅管理体制,推进文旅产业科学发展

      “十三五”期间,柴桑区深化文旅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

      善文旅管理体制机制,组建了柴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进一步加强了文化旅游行政部门协调解决文旅发展重大问题的

      综合协调能力、助推和保障全区文旅业跨越发展,促进文旅业

      实现传型升级、推进文旅产业科学发展。推进文旅管理体制从

      行业管理向产业管理、从监管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从分散管

      理向统筹管理转型,构建有利于文旅产业发展的体制环境有较

      强的推动作用。

      - 4 -二、“十三五”文旅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是文旅产业链条不长,产品内涵挖掘不够。柴桑区文旅

      产业仍然缺乏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体系、集中表现为核心产业

      链为传统线性关系,缺乏必要的横向整合;文旅上下游产业融

      合较差,纵向延伸不够;文旅产业链内部各要素协作性不高、

      整体竞争力较弱。文旅产业体系内的“商、学、研、新、奇、

      特、吃、住、行、游、购、娱”十二大要素发展不平衡,“学、

      研、娱、购”四要素对整体文旅产业的贡献较低。

      二是文旅配套不完备,文化场所和景区之间缺乏串联性,

      由于地理交通等原因,区域内很多文化场所和景区都存在严重

      的碎片化发展,处在单打独斗之中,并没有串联成很好的文旅

      线路供市民和游客游览。游客来柴桑区以后,基本上只能一个

      景点进,一个景点出,难以体会到整个柴桑区的文旅魅力。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待提升。村(社区)公共文

      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目前,全区已建成 114 个村级(社区)文化站室内,虽然覆盖

      率达到 100%,但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还有一定的距

      离,区图书馆、文化馆硬件设施尚未达到规定标准。文化服务

      场地、设施供给与群众需求矛盾仍然突出。人民群众对文化活

      动场地、设施的多元需求与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地供给不相

      适应;农村文化公共服务网络点多面广,乡镇街道村(社区)

      - 5 -两级文化基础设施虽然已建好,但运营管理模式尚在探索,部

      分基层文化站室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四是人才队伍有待加强。当前,全区存在着文旅人才总量

      不足、结构不优、青黄不接等问题。文旅专业管理人才、创新

      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级综合文化站和

      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队伍专业素质不高,普遍专职不专用,

      精力难到位。此外,村级(社区)文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同

      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导致文

      化活动参与人少,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后继乏人,部分非物质文

      化遗产难以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文化旅游

      产业的发展。

      三、“十四五”时期文旅业发展趋势与形势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

      展的重要新兴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提出“把文旅

      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观

      代服务业”,明确了文旅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

      “十四五”时期,我国文旅业处于大众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

      演化的关键时期,文旅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更

      加凸显、表现出产业地位更高、产业要素更广、带动效应更强

      的特点,面临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

      - 6 -(一)国际环境有利于文旅业发展

      从国际上看、复杂局势中蕴含新机遇。全球经济整体将逐

      步走出疫情危机,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及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可望推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政治

      局势方面、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国际社会的主流、世界多极

      化、区城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更加明显,全球文旅业总体保持较

      快增长,高于经济总体发展速度、文旅业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

      势头最劲、综合带动力最强的战略性产业、这个趋势将在较长

      时期内存在。从地区格局来看、亚太文旅业蓬勃发展,全球文

      旅发展重心将继续东移,为我区入境文旅市场创造了极为有利

      的国际大环境。

      (二)国家和省市级政策环境的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成为第一大经济

      体的冲刺阶段和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阶段,更是我国国际经

      济地位发生转折性跃升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旅

      业发展,各项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好政策相继出台,为文旅业

      的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江西省、九江市各级党委、

      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文旅,尤其拥有

      丰富文旅资源柴桑区,将文旅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7 -(三)大众化文旅休闲时代的到来

      2020 年我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了 10000 美元,国内文旅总

      数达到了 76 亿人次,人均出游率接近 6 次。我国文旅消费需求

      已经达到了爆发性增长的基线,进入消费提升、内需驱动的发

      展阶段,文旅业已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生活需

      求,文旅业形式将由观光文旅向休闲文旅、度假文旅和研学文

      旅等转变,文旅休闲度假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旅业对交

      通、酒店、餐饮、旅行社、演出、购物、地产业、运动、健康

      等产业的带动作用将更加凸显,也将为文旅市场和企业创造巨

      大的机遇、对整个经济结构形成复合型带动。特别是国务院推

      行新的休假制度以及鼓励的"周五下午+周末"小长假放假方式,

      假日文旅将日益火爆,这也将极大地推动我区文旅产业的发展。

      (四)5G 新技术带来文旅产业新发展

      文旅业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

      动力。以 5G 等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世

      界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全球文旅业发展正带来全新

      变革,文旅与 5G 等科学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

      挡的时代潮流。5G 新时代的到来,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

      文旅消费、经营和管理方式,将带动文旅市场进入一个更高层

      次,实现线上产品和线下体验的有效沟通,将有利于柴桑区文

      旅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 8 -四、“十四五”时期文旅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十四五”时期文旅业发展机遇

      1、宏观战略机遇

      国家和省市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为我区文旅业

      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良好环境。从“小康型文旅大国”迈向

      “富裕型文旅大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文旅业在

      规模、质量、效益上都达到世界文旅大国水平。九江市委、市

      政府提出文旅强市建设意见,强调发展文旅产业是我市“产业

      升级、绿色崛起”工作主题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进一步明

      确了文旅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推进我区文

      旅业转型升级,实现文旅业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省市经济转型升级

      “十四五”期间,是江西省、九江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

      期、经济转型升级的爬坡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期,区域经

      济增长将在创新驱动下由投资带动向消费拉动转变,加快推动

      文旅产业集群发展,延长文旅产业链条,推动文旅市场一体化

      建设,将成为促进省市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型的重要手段,省

      市区域发展环境将有利于我区文旅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3、消费需求机遇

      当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元时,文旅形式将由观光文旅向休

      闲文旅、度假文旅和研学文旅等转变。2020 年我国人均 GDP 已

      经达到了 10000 美元,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文

      - 9 -旅,休闲度假文旅将迎来突破性发展,大众化文旅、研学文旅

      时代即将到来,为我区文旅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4、快速交通机遇

      正在形成的高铁、高速、航空、航运等立体快速交通网络,

      为我区文旅业在“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作

      为赣鄱明珠,柴桑区境内现有九江机场、京九、昌九、合九等

      高速铁路,杭瑞高速和长江水道等,基本形成航空、铁路、高

      速公路为骨干,水路等共同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可直达

      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西安、杭州等全国各地。

      5、生活观念转变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个 100 年”奋斗目标的决战时期,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全面小康社会将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的生活将给人们以更多的闲

      暇时间、闲余资金、闲适心情、为文旅业加快发展奠定了重要

      基础。随着文化场馆和景区通达能力的增强及文旅公共服务体

      系的完善,文旅市场将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人群将加入文旅

      的行列,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我区文旅基础设施和服

      务设施不断完善,文旅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十四五”期

      间文旅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10 -(二)“十四五”时期文旅业面临挑战

      1、面临周边地区激烈竞争

      文旅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全市乃至

      全国各地区文旅业发展热情高涨,沿海及周边地区文旅业率先

      进行转型升级,大项目不断落户,品牌形象逐步凸显,文旅企

      业集团发展步伐加快,文旅产品日新月异,高品位文旅目的地

      不断推陈出新,文旅管销声势浩大,各地对文旅市场竞争十分

      激烈,这些都给我区文旅业来巨大的竞争压力,我区文旅产业

      不进则退。

      2.文旅新产品、新业态的开发不足

      我区文旅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足,创意文旅产品较少,

      尚停留在初级阶段,有特色的中、高端文旅产品发展不足,对

      会展文旅、创意文旅、非遗文旅、康养文旅、研学文旅等新业

      态、新产品的开发挖掘不够。

      3.文旅产业链条不完善

      文旅产业链条不完善,主要产业要素培育不充分,基础设

      施与服务体系不完善,研学体验、特色购物等环节薄弱,产业

      链条短、效益低,总体处于初级阶段。文旅与农业、工业、体

      育、商贸、健康、信息、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关

      联性、带动性作用发挥不够。

      - 11 -4、文旅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目前,我区文旅人力资源整体开发水平不足,人尽其才的

      用人机制不完善,对人才的选拔机制、保险机制不够健全,存

      在普遍重使用、轻开发,轻培训、少激励的现象,人才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利用率不高。

      此外,我区缺乏文旅产业领军型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

      文旅人才职业化水平和整体职业能力不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障碍仍未消除。

      - 12 -第二章 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是柴桑区文旅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

      期,是柴桑区从文旅大区向文旅强区实现转变突破的重要时期,

      是柴桑区文旅产业实现内涵式发展和全域全时发展的重要时

      期。“十四五”时期,柴桑区文旅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发展机遇,紧扣省市发展战略。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发展。以

      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主线,促进文旅产业持续健康的跨

      越式发展;推动柴桑区文旅内涵发展、文旅服务的优质升级;

      加强区域文旅联动协作,优化文旅内容结构、完善文旅基础工

      程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构筑完整文旅产品体系,推进文化事

      业繁荣发展和文旅产业创新升级。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又

      好又快发展。实现柴桑区绿色生态崛起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是柴桑区文旅业在新常态下创新转型的

      重要时期,是柴桑区培育文旅产业集群、加速产业集聚的关键

      时期,应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坚持文旅服务于“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充分

      发挥文旅业的综合带动功能;坚持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项目建

      设、公共服务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统一,更加重视服务、管理和

      - 13 -规划工作;坚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优先原则,大力推进文旅产业

      转型升级;坚持文旅投资向市场和民间资本开放,坚持节能环

      保,走绿色发展道路。

      三、发展战略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战略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战略,就是按照文旅业自身的特点,

      充分发挥政府积极协调与统筹谋划的主导作用,在以市场为主

      体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找准市场方向,统筹文旅资源,探索柴

      桑区文旅发展新思路、新理念,制定适宜柴桑区的文旅发展战

      略,加快推进文旅业发展转型升级。

      “十四五”期间,柴桑区文旅业主要实行政府主导、社会

      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政府做好管理和引导工作,规划

      先行,体制完善,政策配套,基础完备,公共服务;在文旅项

      目的投资开发、运营管理方面则充分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从

      而更好地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

      一。

      (二)项目带动、精品引领战略

      项目带动、精品引领战略,就是按照优化柴桑区文旅产品

      体系和统筹协调发展格局,推进文旅项目,塑造文旅精品,扩

      大有效投资,促进文旅业转型升级。文旅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物

      质基础,文旅精品是引领文旅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大项目大投

      资将构筑柴桑区文旅新引擎。

      - 14 -“十四五”时期,柴桑区文旅业需要做好公共服务的同时,

      丰富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加大文旅投资和招商力度,包装一

      批文旅精品项目,大力推进文旅投资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同

      时,建立重大文旅项目定期督导机制,实行文旅项目动态跟踪

      和常态化管理,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集群及其文旅精品项目建设、

      培育文旅龙头企业,为柴桑区文旅业实现裂变式增长提供保障。

      (三)全域发展、产业融合战略

      全域发展、产业融合战略,就是统筹区域文旅资源,建成

      全区全域文旅产品体系,将柴桑区的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串点成

      线、连线成圈、整圈成片,策应九江市环庐山文旅圈、沿长江

      文旅经济带发展。从而推动文旅产业集群发展。

      “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柴桑区历史文化、贤母文化、

      渊明文化、名人文化、研学体验、乡村旅游、工业游览等产业

      要素融合,逐步推进柴桑区文旅业环山、沿江、沿湖全域发展,

      将传统的线性产业链关系往横向整合,构造文旅产业的网状结

      构。开发出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以文旅为平台,跨界整合、

      多产融合的文旅发展态势。

      四、总体定位

      (一)发展定位

      “十四五”时期,基于柴桑区文旅资源禀赋、区位交通优

      势、文旅产业基础和区域文旅协作等现实因素,抓住长江经济

      带、中部崛起、省市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宏观文旅发展良好政

      - 15 -策的历史机遇,积极融入环庐山文化旅游经济圈、沿长江文化

      旅游经济带,强化文化、旅游、康养、农业、体育、科技等深

      度融合,打响柴桑全域旅游特色品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聚人心,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文旅事业和产业发展,深

      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着力打造九江门户,文化柴桑。提升发

      挥文旅业在国民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幸福指数中的重要作用,

      把文旅业塑造成为柴桑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导向型产业、

      实现把柴桑区打造成高铁新区九江门户、九江柴桑文化历史体

      验区、赣北红色文化传承地的战略目标。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

      省级工业旅游强县。

      (二)发展目标

      1、文化事业发展目标

      打造柴桑城区和中心乡镇 15 分钟、一般村镇 20 分钟公共

      文化服务圈,重点推进设施空白或不达标的乡村公共文化场馆

      建设提升,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

      支持国有、民办、行业特色博物馆发展。100%的乡镇综合文化

      站达到省定标准,所有行政村(社区)建成标准化综合性文化

      服务中心。有条件的自然村建设服务点,促进综合文化服务中

      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建设。

      2、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30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 6%以上,让文化产业成为柴桑区新兴重要

      - 16 -支柱性产业,建设成为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强区。到 2025

      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超过 15 家,省级文化产业

      示范基地数量达到 3 家。

      3、旅游业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全区旅游 5 年累计接待总人数争取达到 5395

      万人次,年均增长 10%;总收入争取达到 314 亿元人民币,年

      均增长 10%;旅游人均消费超过 1000 元;过夜游客比例超过 28%,

      人均逗留 1.5 天以上。旅游产业迈向战略性支柱产业。文旅从

      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超过 18%。进一步融入长江生态经

      济带,成为长江生态绿色发展生力军。加快文旅融合,深入实

      施“文化+”“旅游+”战略, 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

      景区、乡村旅游点等旅游休闲消费目的地。实现 5A 景区突破,

      4A 景区超过 2 家;打造 3 个以上 4A 级乡村旅游点,3A 级以上

      乡村旅游点,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

      (三)形象定位

      提炼文旅形象

      形象定位:渊明故里 诗意田园 贤母圣地 九江门户

      进一步强化柴桑文旅牌品牌形象,将文旅品牌形象建设作

      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深入整合挖掘柴桑文旅资源,积

      极策划设计推出极具市场号召力、影响力的精品文旅线路,如 A

      级景区、特色民宿、秀美乡村等。创新设计柴桑文旅 logo、宣

      传口号、门户网站、公众号、抖音视频等,使文旅品牌内涵更

      - 17 -丰富、形象更完整,突出主题性、形象性、独特性、故事性、

      引爆性、互动性、延展性、特异性、创新性、系统性等,厚植

      文脉,让柴桑文脉延续发扬光大,使更多人了解柴桑文旅,关

      注柴桑文旅,进而向往柴桑。这将有力提升柴桑文旅品牌形象

      力、影响力、渗透力。

      (四)市场定位

      “十四五”时期,是国内文旅业持续腾飞的“黄金期”、

      柴桑区将重点依托历史文化、贤母文化、渊明文化、田园文化、

      红色文化等柴桑特色,大力发展研学体验、文化创意、乡村旅

      游、诗意田园、工业游览、休闲度假等体验型文旅产品,巩固

      短程市场,发展中程市场,开拓远程市场,开发新兴市场,提

      升柴桑区文旅的市场影响力。

      - 18 -第三章 发展空间布局

      “十四五”时期,继续围绕“山、江、湖、城”四大文旅

      资源基础,统筹协调其他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完善柴桑

      区文旅产品体系,提升文旅资源价值,承载文脉流传。不断做

      强全域旅游业,开展“旅游景区三年提升”行动,加快实现高

      铁新区与庐山索道互联互通,积极融入“环庐山、大庐山、泛

      庐山”旅游经济圈。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一核一圈一

      带一路”的发展格局,打造柴桑高铁新区城市文化休闲旅游集

      散核心区、环庐山文化旅游经济圈、沿长江文化旅游经济带、

      沿昌九文旅工业体验高速路。

      一、柴桑高铁新区城市文化休闲旅游集散核心区

      依托柴桑区是九江中心城区优势,特别拥有机场、高铁等

      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可重点开发建设九江门户高铁新区,城

      市文化休闲旅游集散中心等。打造以高铁为主要集散方式的“环

      庐山旅游集散中心”,吸引全国游客资源,通过发展全域旅游

      提升柴桑区对游客的黏合度。发挥区域航空、铁路、高速、航

      运等立体口岸功能,提升交通枢纽接待服务水平,建设九江游

      客集散中心,扩建庐山旅游机场,大力发展旅游包机业务等,

      成为城市文化休闲旅游集散核心区。

      二、环庐山文化旅游经济圈

      环庐山人文资源一直是柴桑区重要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环

      庐山文旅产品在柴桑区文旅产品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从

      - 19 -丰富类型,创新方式,深化内涵、打造精品等角度以观光体验

      为载体,着力优化提升环庐山诗意田园休闲游、乡村民俗体验

      游、精品民宿恋生活、户外运动健身、度假慢游养生等环庐山

      人文休闲游项目。积极扩大陶渊明文化及悠然隐居民宿深度体

      验和岷山、马回岭红色文化研学体验等。

      三、沿长江文化旅游经济带

      将沿江沿湖的江洲、港口、城子等乡镇文旅有机串联,打

      造成江湖休闲带。形成柴桑区一大特色。如江洲位居长江中,

      是江西省最大的岛屿,生态自然极其丰富,由此打造万里长江

      生态旅游岛,适度开发港口东湖候鸟观赏基地、城子赤湖风情

      渔江水塞。着力强化生态观光、乡村休闲、特色体验,形成功

      能完善的江湖文化旅游经济带。

      四、沿昌九高速文旅工业体验示范路

      依托昌九高速公路优势,围绕沿路生态工业做文章,“十

      四五”期间规划重点打造特色工业研学游项目,发展工业生态

      游效能。围绕仙客来灵芝园、礼涞电商产业园、博莱生态产业

      园、封缸酒坊非遗文化园、城门山国家矿山公园等,创建国家

      4A 景区,以产业为基础,以研学休闲娱乐为主题,将休闲旅游

      与生态工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完善旅游服务配套,打造全省

      样板,柴桑特色的沿昌九高速文旅工业体验示范路。

      - 20 -第四章 文旅融合

      一、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推动

      文旅与其他领域在更广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深度融合,

      培育新增长点,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延伸文旅产业链,

      促进文化旅游及其他产业互融互通,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

      质量融合发展!

      (一)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创新导入文旅 IP,

      引导规划设计,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一些主题鲜明、要素

      完善的全域文旅融合示范区。积极融合“商、学、研、新、奇、

      特、吃、住、行、游、购、娱”等 12 要素产业发展资源,以文

      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推动文化、工业、农业、商业、科

      技、金融等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产品,开发新

      商业模式,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二)创新驱动

      坚持科技驱动创新,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

      技术、VR 技术等,推动旅游产业实现由传统走向现代,由低附

      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

      (三)市场主导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主观

      能动性,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相结合,高标准定位,高起

      - 21 -点规划,突出本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互补化的特色

      文化旅游产业。

      (四)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入

      境旅游、研学旅游、智慧旅游、资本运作等方面短板和弱项,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二、具体举措

      (一)精心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1、编制文化旅游全域发展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柴桑区全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

      划》,科学指导文旅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产业导向,并加强与

      各专业规划配套衔接,切实做到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村庄

      建设、环境保护等无缝对接,进一步培育壮大文旅产业集群。

      加强对规划执行的监管,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和调控等作用,全

      面提升文化旅游的发展。

      2、高度重视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建设

      把加快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以此提升“渊明故里 诗意田园 贤母圣地 九江门户”文旅品牌

      吸引力和竞争力,夯实文化旅游发展基础,促进文化旅游业转

      型升级,并构建以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为轴心的文化旅游产业集

      群,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链集聚。

      - 22 -项目建设是文化旅游发展关键,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有大

      项目支撑,一是精心策划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

      的具有特色的文旅项目,在引进大项目时,既要注意规模,也

      要注重质量,注重差异化,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二是引

      进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具有战略眼光的大型集

      团,政府职能部门要创新招商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客商。

      实现以精品项目带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3、加大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力度

      在“十四五”期间,积极支持中华贤母园景区争创 5A 级景

      区,力争仙客来产业园、礼莱产业园等成功创建 4A 级景区,积极

      将金阳光沙滩、岭南庄园、马头山庄等申报成为 3A 级乡村旅游

      点,推进江洲、马回岭、岷山、涌泉等一批乡村旅游点申报工作,

      加快推进陶渊明特色小镇、华章生态园、岳飞文化园等文旅综

      合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扎实做好精品项目

      建设。通过资源整合,打造文旅精品景区,示范引领。

      4、丰富精品景区的文化内涵

      深度挖掘具有柴桑文化特色的渊明文化、贤母文化、岳飞

      文化等,促进融合,着力推进文物遗迹和文化遗产景观化,目

      前柴桑区很多文物遗迹和文化遗产处于原始资源状态,没有效

      转化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体验产品,要加强文旅产品创新,

      使静态文化活起来,让游客直观触摸生动体验。如不断丰富旅

      游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谋划和开发

      - 23 -既能体现地域文化,又独具特色的精品文旅项目。“十四五”

      期间要进一步丰富充实陶渊明纪念馆的文化内涵,扩大柴桑文

      化旅游影响力。结合陶渊明纪念馆,充分发掘陶渊明文化内涵,

      利用区内山水资源,按照陶渊明诗词歌赋的意境,建设田园诗

      碑林、桃源仙境、陶村民族风情园项目,用 3-5 年时间,打造

      成知名的文化旅游景区和学陶、研陶、评陶的文化阵地,使之

      成为环庐山旅游休闲文化景观带的精品项目。

      同时,依托渊明文化巨大影响力,策划创办渊明诗词文化

      旅游节、跟着陶渊明游诗意田园——柴桑,开办诗词国学研学

      活动,积极创办中华最美家风贤母活动,邀请全国知名贤母代

      表,代言新时代贤母,树立贤母典范新形象,提升贤母园文化

      彰显形象力。

      5、提升基础设施和规范服务体系

      针对我区旅游景区存在的"进去难、出去难、停车难、就餐

      难、如厕难"等问题,重点加大对道路交通、旅游厕所、停车场

      和餐饮接待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力度;出台《景区标准

      化服务体系》,严格要求各景区规范旅游服务流程,狠抓服务

      质量,并严格监督检查,全面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

      6、加大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力度

      塑造文旅品牌形象,将极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文化特征呈

      现出来,强化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推广,规范文化旅游品牌管理,

      注重商标注册和保护。把文化旅游营销和行业宣传有机结合,

      - 24 -开展营销体制创新,大力拓展营销渠道,强化宣传层次性、针

      对性,注重线上宣传与线下推广,坚持科学定位,锁定精准目

      标。拉动庐山—贤母园、渊明纪念馆、岳母墓以及狮子洞的旅

      游线路,增加客流量和城市知名度。建立健全文化旅游营销网

      络体系,推动文化旅游营销全覆盖,提升柴桑文化旅游品牌影

      响力和竞争力。

      7、强化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建设保障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成立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把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作重点,

      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把精品文旅

      项目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

      施,并在政策上扶持,人、财、物上倾斜,确保精品项目建设

      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二)弘扬红色文化 做强红色文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伟大的政

      治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我们要紧紧围绕打造打造赣北

      红色文化旅游基地目标,创新营销形式,切实强化红色旅游的

      吸引力、感染力、冲击力、震撼力。

      “十四五”期间,积极依托柴桑区马回岭火车站、赣北岷

      山革命根据地旧址、赤湖游击队遗址等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入

      传承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加强党史、革命史、新中国史、改革

      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

      - 25 -育相结合,积极培育壮大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持续推进赣北游击队革命精神研究和爱国主义基地

      建设,将红色文旅打造成继山水旅游之后的又一具有吸引力的

      文旅特色品牌,力争成为全区文化旅游新的增长点,确保红色

      旅游双位数增长。

      1、弘扬红色文化 打造红色景区

      柴桑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马回岭火车站是南昌八一起义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地位。

      岷山赣北革命根据地涌现了刘为泗、田文灼、辛忠荩等一批英

      烈,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彭德怀元帅等战斗足迹和可歌可泣的

      革命故事。当前我们要弘扬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讲好红

      色故事,争做新时代红色传人。加强马回岭火车站、岷山革命

      烈士纪念塔、赣北游击大队旧址等革命战斗旧址的保护利用,

      搜集整理大革命时期的文献资料和实物,以真实文物与现代科

      技手段相结合再现历史场景。并依托金盘村附近的林地,开展

      游击训练营拓展体验。结合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岷山

      老屋生态农庄研学平台作用和青少年娱乐项目功能,开展农庄

      采摘、研学实践、休闲度假活动。提升马回岭火车站环境,搜

      集历史资料并提升完善展陈内容,重点建好八一起义出发地,

      马回岭火车站纪念馆,形成红色品牌,突出互动体验。同时,

      将车站边的铁轨,打造成上世纪蒸汽火车体验游,用红色列车,

      串起周边景点。

      - 26 -2、创新红色载体 让红色教育火起来

      结合新时代党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积极深

      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把红色旅游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创新设计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红色教育培训体系,让红色教

      育,有体验、有思考、有温度,让历史活起来。让红色与绿色

      古色相融合,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营造浓厚的红色发展氛围,

      推动线路互通、游客互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打造复合型旅

      游精品线路,如寻访红色故事,游击队员带我们走进赣北岷山

      革命根据地等。

      3、完善红色文化组织保障

      为推进全区红色文化发展,结合党史教育,建议成立柴桑

      区红色文化领导小组或红色文化研究会,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

      具体负责,并将红色文旅发展成效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保

      证红色文化旅游有人抓、有人管。

      同时加大对红色文化的投入扶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用

      于红色文化旅游规划、设计、教育、培训、推广等,推动红色

      文化旅游高质量快速发展。

      4、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大新闻媒体、互联网、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

      等新媒体,整体推介宣传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开展红色文

      化主题教育、红色文化调查研究、红色文旅研学活动、红色经

      - 27 -典影片书籍观后感、红色经典创作摄影赛、红色故事讲解大赛、

      红色精神团队拓展等活动。

      (三)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农村、新旅游、新

      体验、新风尚”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积极依托柴桑区厚重的

      农耕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

      风民俗和一流的生态环境,以打造环庐山诗意田园为重点,积

      极开展“一乡一景,一村一品”A 级乡村景点创建,大力支持庐

      山花溪谷、岷山老屋农庄、狮子雨林度假村、马家柚产业园,

      创建江西省 4A 级乡村旅游点。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点,将山下景

      区串珠成链,全面释放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推动全区乡村旅游

      蓬勃发展。

      1、明确柴桑诗意田园发展核心

      柴桑区 5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其乡村又有独特的资

      源优势,自古以来就有“二山二水六分田”之说,山水交相辉

      映,田地富饶,堪称人间山水田园胜地。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

      历程中,许多文人高贤隐匿山水田园间,孕育了璀璨的山水田

      园文化,形成了极具人文价值、审美价值的田园诗,这里面最

      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陶渊明。陶渊明寄情桃花源中,表达了“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心境。

      柴桑区作为陶渊明的故里,田园诗派的原创地,桃花源的

      发源地,在文化旅游发展定位上应以渊明文化为核心,结合当

      - 28 -前乡村振兴,我们可在诗意田园上大作文章。选择沿庐山周边

      乡村试点,逐步完善延伸,形成柴桑乡村振兴特色。由此,精

      心规划打造全球华人梦中的桃花源仙境,突出农业+文化+旅游,

      呈现生活、生产、生态,生生不息的时代画卷,抓好产业链延

      伸,立足特色,开发培育万亩桃园菊园,形成看桃花菊花美景、

      品桃花菊花诗词、饮桃酒菊茶、住桃菊主题文化民宿、购桃菊

      创意产品、演桃情菊意盛境等,形成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诗意

      田园综合发展体系,用文化创新赋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柴桑样

      板,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往地。

      2、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观

      光游向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型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

      设一批富有复合型乡村景区。紧紧围绕功能提升、业态延伸、

      转型升级三大主题,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开发

      乡村旅游产品,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十四五”

      期间,实现每个乡都有 3A 景点。

      近期,重点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事参与、文化体验、休闲

      健身、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旅游示范引导

      项目。围绕中国最美乡村毛桥村,深度推广毛桥乡村生态游,

      建设庐山花溪谷。支持江洲打造长江最美岸线江洲风情岛,鼓

      励扶持岷山马回岭红色旅游发展。科学开发涌泉乡戴山古村落、

      - 29 -港口东湖候鸟生态湿地公园,精心培育办好百年庙会——马回

      岭庙会。

      3、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依托江洲江岛资源、涌泉戴山古村落资源、岷山红色旅游

      资源、西南山区乡镇绿色生态资源等优势,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线路 4 条。充分利用江洲岛的自然优势,提升江洲现有码头、

      拓展洲头沙滩乐园项目,引入一批新型、特色娱乐项目,定期

      举办春季油菜花节、秋季农民丰收节,带动江洲环岛旅游发展。

      重点扶持“中国最美乡村”毛桥村、毛桥蓝莓基地和现有产业

      基础发展农家乐和旅游采摘,着力打造花果毛桥全域旅游胜地。

      利用涌泉乡戴山古村落文化资源和戴山水库、枫树村等自然资

      源发展生态旅游。积极策划推出乡村游精品线路:庐山花溪谷、

      牧心谷民宿园、枇杷生态休闲园、雨林度假村、老屋农庄、现

      代农业示范园、赣北游击队革命根据地、马头水库、马头山庄、

      马家柚产业园、博莱食品产业园、岭南庄园、马回岭火车站等。

      4、提升打造茶文旅乡村品牌

      依托庐山云雾茶,新塘白茶品牌影响力,积极开展“采茶、

      制茶、品茶、评茶、吃茶、游茶”等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开发

      茶文化深度体验项目。以茶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茶文化,

      强化茶产业,茶农、茶文化、茶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柴桑

      特色的茶农文旅乡村品牌。

      - 30 -5、支持乡村旅游民宿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休闲度假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民

      宿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舒适安全、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营造一

      种生态生活休闲空间,带给人们健康快乐的生活体验。

      “十四五”期间,柴桑区将乡村特色民宿发展,作为乡村

      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积极推动精品民宿建设,加强民宿与

      景区服务、疗养保健、休闲运动等服务业互动发展,推动民宿

      延长产业链、增值链,如支持花溪谷哆咪屋、雨林度假村,提

      升经营管理水平,打造产业集群。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合理有

      序开发民宿,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民宿所在地的

      市政配套设施,在项目建设上把好关,坚决杜绝求短利、滥开

      发、低水平的现象,要按照提升质量,特色发展的理念,打造

      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主题化、品牌化民宿产品,提升乡

      村旅居品质,舒适度和美誉度,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

      做响,努力打造民宿产业集群体系。

      6、完善乡村旅游保障措施

      各乡镇(街道)成立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

      门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并将发展成效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保证乡村旅游有人抓、有人管。

      加大财政与金融的投入扶持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创新财

      政专项资金投入方式;各乡镇(街道)在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上

      设立相对充足的乡村旅游发展专项经费,用于乡村旅游规划、

      - 31 -指导、管理和奖补,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建立和完善乡村

      旅游财政投入资金绩效管理制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

      立和完善乡村旅游融资担保体系,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和民营

      资本投入乡村旅游。

      制定一系列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在落实已出台的乡

      村旅游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

      政策措施,对乡村旅游项目实行优先安排用地,对乡村旅游经

      营户、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对乡村旅游点周边道路、通讯等基

      础设施建设予以优先安排,集中力量完善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

      施。

      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推

      行乡村旅游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全员培训,争取到“十四五”

      末将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轮训一遍;加强政府引导、部门协

      调机制,将乡村旅游重点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列为扶持重点,

      纳入地方技能人才发展规划。

      7、加大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加大宣传营销,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

      网、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整体推介乡村游产品;

      鼓励知名旅游网站、知名旅行社等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市场开发,

      积极筹办乡村旅游系列节目和特色会展活动,组织开展农家乐

      特色菜肴大赛、乡村旅游摄影比赛、乡村旅游舞台戏创作等活

      - 32 -动,提升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乡村旅游经营

      中涌现出的带头人进行大力宣传,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四)优化提升名人文化旅游建设

      突出名人文化旅游在柴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名人

      文化旅游开发统领“渊明故里 诗意田园 贤母圣地 九江门户”

      建设,围绕名人文化旅游主题概念,推出名人文化旅游主题系

      列,设计一系列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名人文化旅游产品,打

      造柴桑独有的中华贤母、陶渊明、岳飞等文化旅游品牌,塑造

      柴桑名人文化旅游鲜明的整体形象,将名人文化旅游打造成柴

      桑文化旅游的标志性品牌和对外宣传的名片,提升柴桑文化旅

      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构建名人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

      将柴桑最具有代表性、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优秀文化

      进行策划提升,如大家众所周知的陶渊明,他是山水田园诗文

      化的鼻祖,在世界文坛也享有崇高地位,我们要充分用好这一

      独特的文化富矿,全力打造陶渊明诗词文化品牌,将柴桑打造

      成诗情画意之城,打造国家级优秀文化创新示范区、中华(渊

      明)诗词文化公园,成为全国的诗词文化传播中心、教育培训

      中心、演艺中心、休闲中心、文创中心。争取与央视诗词大赛

      合作,合力打造渊明杯中华诗词大赛,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重

      要标识。用诗词文化提升城市品质,让诗词文化滋养人们心灵,

      柴桑有诗气自华,将成为城市发展助推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33 -2、建设差异化名人文旅产品体系

      做好精品文化建设,保证名人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和产品开

      发的品质,打造大品牌,打响大名声,充分发挥带动和示范效

      应;大力推行名人文化休闲旅游发展战略,突破单纯名人文化

      休闲旅游的资源和空间局限,通过有机组合,配套发展,将名

      人文化休闲旅游的效能发挥到最大。

      打造以诗词文化、传统国学、研学体验等为主题的陶渊明

      特色小镇,打造以母爱教化、家风家教、培训研学等为主题的

      中华贤母园,打造以爱国爱家、家风传承、休闲度假等为主题

      的岳飞文化产业园为核心,坚持个性化、差异化开发原则,避

      免同质化、低层次的竞争、重点开发名人研学产品、文化休闲、

      创意度假产品打造层次分明、功能各异的名人文化休闲旅游主

      题产品体系。

      3、以名人文化休闲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做强名人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拓展其上下游产业链,以有

      效提高名人文化休闲旅游的综合效益;同时,实施“名人文化+”

      开发模式,促进文化+教育+科技+休闲+购物+体验等领域的深度

      融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综合考察和评估名人文化

      休闲旅游资源产业现状、从文化传承、文化科普、文化研学、

      文创体验、文化美食、文化旅游等多个经济增长点来规划柴桑

      名人文化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产业联动、规模和集成发展,

      形成以名人文化休闲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 34 -(五)发展特色生态工业游 做大“来字号”文旅品牌

      近年来,柴桑区工业游突飞猛进,辖区内 3A 级景区仙客来

      灵芝园、礼涞电商产业园等工业旅游规模、品牌效应,独具特

      色,已形成农业观光、科研科普、休闲养生、会务商贸、生产

      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全产业链,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示

      范区。特别是“来字号”农文旅企业不断壮大,形成柴桑“来

      字号”品牌特色。“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以“生

      态、健康”为核心,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

      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工业、服务业经济发展领域,深入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农文

      旅产品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打

      响“来字号”品牌。

      1、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

      依托柴桑区现有的“来字号”,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游,打

      造柴桑标志性“来字号”品牌,突出地方特色,以深厚的文化

      背景为依托,开发、设计独具特色、耳目一新的“来字号”品

      牌,坚持差异化原则,构建“来字号”品牌体系,其中博莱、

      仙客来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礼涞、鑫万来为省级农业龙头

      企业,好味来、美芝莱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祥福来、易来、

      新豆涞为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今年底“来字号”农业龙头企业

      预计销售收入达 30 亿元,带动农户数 2 万余户。

      - 35 -“十四五”期间,积极制定“来字号”品牌发展政策与措

      施,形成机构健全、齐抓共管、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管理机

      制。将“来字号”品牌发展的开发切实落到实处,通过政策上

      的优惠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市场灵活性,加快“来字

      号”品牌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利用品牌效应、多元化服务功

      能吸引游客,力争 2 年将仙客来灵芝园申报为国家级工业旅游

      示范区。

      2、构建差异化的“来字号”品牌体系

      整合全区文化旅游土特产商品资源,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和

      差异化原则,将“来字号”品牌融入山文化、水文化、诗文化、

      茶文化、酒文化、豆文化之中,重点深挖柴桑文化的内涵,设

      计、生产柴桑文化特色的伴手礼系列“来字号”品牌,如仙客

      来灵芝、博莱熟食、礼莱伴手礼、鑫万来、好味来、美芝莱、

      祥福来、易来、新豆涞等。

      3、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建设夜经济文旅购物街

      重点扶持区域内资金雄厚、技术研发先进的“来字号”品

      牌龙头企业,积极建设“来字号”品牌研发中心、交易中心和

      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品特色街,推动“来字号”品

      牌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筹建柴桑“来字号”品牌研发中心、

      为全区农业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提供智力、技术支持。建设一批

      不同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基地,因地制宜、有

      - 36 -计步骤地建立文化旅游商品原材料生产基地,逐步实现产业化

      生产。

      发展柴桑古街区文化旅游特色项目,利用河岸改造和百姓

      熟悉的“河边小吃”进行整合,在旧有的零散的个体经济基础

      上改进、创新,将夜市街分为几个特色单元,融入渊明文化,

      引进娱乐、休闲的商业形式,按照“修旧如旧”的布局,引入

      非遗项目,将沙河老街整合为九江特色产品区域,着力打造特

      色商业圈。

      通过整合商业、文化、旅游、住建、交通等资源,培育柴

      桑区夜经济综合体,打造集吃、住、购、娱等为一体的休闲商

      业街。在沿高速公路旁的庐山东路上,进行精心打造“这礼是

      柴桑,有礼来——夜经济活力休闲街”,形成柴桑特色。展示

      柴桑本土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相融合,打造柴桑城市文旅新名

      片。

      4、建立和完善“来字号”品牌开发人才保障体系

      建立和完善“来字号”品牌开发的相关政策和机制,从鼓

      励政策、组织形式、人才、技术、资源保障、资金扶持、营销

      及销售网络方面着手,构建“来字号”品牌开发保障体系。特

      别是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精、深、优、博的文旅人

      才,打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善谋划、能创新的人才队伍,

      制定吸引文化旅游创新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有效的人才引入

      机制。

      - 37 -第五章 公共服务

      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确保基本公

      共文化服务目录有效实施,数字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基

      础设施完善、队伍人员稳定、服务效能高效的文化发展新局面,

      整体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实现文化强区夯实根基。

      “十四五”期间,积极推进文化场馆进行文旅融合景区化

      改造升级,优先扶持达标的文化场馆申报 A 级旅游景区,鼓励

      有条件的乡镇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探索承担区域游客集散

      服务职能,促进公共文化设施与旅游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推动

      全区文旅公共服务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优化城乡公共文化

      服务空间,深化城乡公共文化 15 分钟,一般乡镇 20 分钟服务

      全建设。促进基层综合文化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建

      设。推进传统村落,历史街区,文旅景区公共文化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馆、书店文化惠民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

      主题,季季有比赛”,集中展示柴桑民俗文化、优秀文化、传

      统文化、红色文化,提高人民文化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

      (一)继续巩固和完善示范区创建成果

      柴桑区已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建成区有文

      图美博四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中心的三级文化

      设施网络。“十四五”期间,将加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

      柴桑区文化中心建设,整体提升区文化馆,建设新博物馆、图

      书馆、美术馆等,逐步达到国家一级馆建设标准,新建柴桑区

      - 38 -“非遗”展示馆、新闻开山鼻祖徐宝墴纪念馆、VR 体验馆,加

      快工人文化宫改建、体育馆改建,筹建公益性书店和电影院。

      加大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特别强化加大对村(社区)

      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满足人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人才队伍建

      设,配齐配强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街道

      综合文化中心(站、室)专业人员。强化基层文化管理人员的

      培训,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

      建设,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设立文学艺术发展基金。用于文艺作品创作、文艺作品展

      示和文艺人才培养。选拔一批专业水平较高、品德优秀、综合

      素质全面的青年文化艺术人才,采取挂职锻炼、外出培训、院

      校进修、交流任职等措施进行培养。区文化馆每年适时对乡镇

      街道及村(社区)群众文化艺术骨干进行培训。

      成立文化旅游研究会。深入挖掘、整理本区特色文化旅游

      资源,提炼精华,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文化旅游强区的重要支

      撑。

      (三)建设智慧文旅服务体系

      推进“文旅+互联网”创新融合发展。推进智慧文旅服务体

      系,大力培育重点文化旅游电商平台,积极推动在线文化旅游

      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的资源、要素和技

      - 39 -术,形成文化旅游业新生态圈,推动“文旅+互联网”跨产业融

      合。加快推进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文化旅游购

      物店、主要乡村文化旅游点等旅游区域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

      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覆盖。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闲置

      房产等社会资源,规范发展民宿等新业态。创新发展柴桑文创

      购物、柴桑地方美食等,引导鼓励新合豆条等餐饮美食文化做

      大做强。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品牌和投资相融合的发展模

      式。

      建立柴桑区文化旅游数据中心。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和通讯

      运营商合作,建立文化旅游与公安、市监、交通、铁路、航空、

      统计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并将大数据广泛应用于文化旅游

      统计、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市场分析。建立全区文化

      旅游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系统架构、数据库结构、数据表)、

      统一的基础信息(介绍性信息、图片库、视频库、虚拟文化旅

      游素材等)、统一的地理数据(位置信息、GPS 数据、电子地图)、

      统一的交换接口(内部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开放数据接口规范)、

      统一的技术平台(硬件、软件、网络、安全),共享发展成果。

      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科技创新,提升文化旅游企业的技术

      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将高科技、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

      文化场馆和景区建设、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管理服务。在全

      区树立智慧文化旅游景区、酒店、旅游服务商、旅行社、乡村

      旅游示范区,实现旅游全要素的智慧覆盖。

      - 40 -(四)完善提升文化旅游服务和基础配套

      加大文化旅游公路建设力度,通往 A 级文化旅游景区的公

      路优先安排列入建设计划,确保在“十四五”期间全区 AAA 级

      以上景区(点)的旅游道路网络全面贯通,力争 AAA 级以上景

      区(点)的旅游道路网络全面贯通,旅游公路沿线要完善汽车

      维修、休息站点等设施;加快完善游客服务建设,建立集信息

      咨询、出行服务、质量投诉、产品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游

      客服务中心,构建旅游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重点

      景区要加快修建 A 级旅游厕所,加快建设旅游汽车营地,合理

      设置旅游停车场,设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多语种标识标牌、旅游

      咨询服务点和旅游电子触摸屏,邮政、电信、银行、数字电视、

      5G 网络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一批星级旅游饭店、特色主题酒

      店民宿、经济型酒店和汽车旅馆,提升接待能力,加速发展一

      批具有柴桑风味的特色餐馆,开发地方菜肴,为中外游客提供

      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服务;抓紧建设旅游购物街(中心),完

      善商贸体系,研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为游客提供舒适、宽松

      的购物环境;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 A 级旅游景区,

      精心编排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文化演艺节目。

      (五)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按照“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

      求,最终实现文化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

      游餐馆旅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区域的厕所全部达

      - 41 -到 1A 级以上(含 1A 级)标准,使旅游厕所成为文化旅游公

      共服务环境优化的重要标志,成为文化旅游文明形象提升的重

      要窗口,成为文化旅游强区建设的重要亮点。实行目标管理责

      任制,建立长效化、常态化的厕所管理机制。探索设立旅游厕

      所管理“公益岗位”,推广“以商管厕、以商养厕”模式,鼓

      励承包经营、大中型企业冠名赞助、商业广告经营等管理方式。

      推行聘用保洁公司管理的做法,实行专业化管理。倡导社会经

      营单位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厕所向广大游客免费开放。

      (六)构建文化旅游咨询集散体系

      设立区域文化旅游集散中心,使其成为文化旅游综合体。

      各景区、景点要完善游客服务中心,车站、码头等游客集中的

      地方要设立文化旅游咨询服务点,形成多层次的文化旅游集散

      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游客集散中心的接待、咨询、票务、交

      通、商业、展示、电子商务、宣传营销等服务功能,开通游客

      集散中心至景区的直达专线,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优质服务。

      (七)构筑文化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安全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战略,重点构建全

      区网络化的旅游安全管理体制。积极推行“责任到岗、责任到

      人”的旅游安 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境外

      旅行安全提示、热点景区景点最大承载量警示、旅游目的地安

      全风险提示等旅游安全提示信息的发布。完善旅游安全监督检

      查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实施对旅游车联合检查

      - 42 -制度,全面推动旅游客运汽车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

      位装置并实行联网联控,加强对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安全

      管理。建立覆盖全区的旅游应急救援和事故应急处理系统,探

      索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文化旅游经济救援体系。深化

      “旅保合作”,创新文化旅游综合保险和赔付机制。

      - 43 -第六章 保护传承

      柴桑区是田园诗祖陶渊明的故里,也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第

      二故乡,人文资源丰富,迄今保留有三国诸葛亮、周瑜、东晋

      陶侃、陶渊明、南宋岳飞、明洪武帝等众多历代文豪武将的名

      胜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陶渊明墓和祠、岳母墓、神墩遗

      址、浔阳城址、马回岭火车站等 8 处,区保单位有岷山革命烈

      士纪念塔、骆家堰吴氏民居等 17 处。境内佛教场所 37 处,如

      新塘广仁寺、马回岭秀峰寺等;道教场所 18 处,如港口许真殿、

      城子镇自来庵等。民歌有山歌、灯歌、劳动号子等 10 种,灯彩

      类有舞狮子、划莲船、推二姐等 7 种,戏曲类有采茶戏、文曲

      戏等 4 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项为九江山歌;省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 4 项,为九江采茶戏、文曲戏、丝弦锣鼓、九江秧

      号;市级 12 项,如涌泉竹雕、新合豆条、三杯鸡制作等;区级

      15 项,如新塘打银,涌泉茶傩(nuó)戏、九江大鼓等;其他

      竹木器具、食品制作等特色手艺 111 项。共有九江山歌传习所 8

      个,九江采茶戏、文曲戏、丝弦锣鼓、秧号传习所 1 个。现有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1 人,省级 3 人。

      一、保护传承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属地保护,分级实施。坚

      持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

      - 44 -二、重点文物保护

      做好陶渊明纪念馆、戴山古村落、岳母墓、马回岭火车站、

      岷山乡赣北革命遗址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开发利用工作,并

      有序申报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十四五”期间启动陶靖节

      祠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申报工作。提升马回岭火车站纪念馆

      展陈工作。做好红色文化遗址重点保护、开发利用工作。

      “十三五”期间,省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力量对荞麦岭汉

      代古墓群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面积达 3000 余平方

      米,发现商代聚落遗址 1 赴,清理汉代墓葬 16 座、唐代墓葬 2

      座,出土文物 410 余件。考古成果对于研究我区早期人类居住

      历史入赣北地区汉唐时期社会生活形态等意义重大,同时为柴

      桑城址提供了有力佐证。“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养麦岭汉

      代古墓遗址公园,做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

      三、非遗传承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

      位一体”保护体系。挖掘、整理区内“非遗”项目,建立完善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九江山歌已成功申报国家

      级非遗,九江采茶戏、九江丝弦锣鼓、九江秧号成功申报省级

      非遗,按照一定的标准,适时将区内“非遗”项目积极申报为

      国家级及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45 -四、保护措施

      1、形成有效管理机制

      成立了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件区文物非遗保护中心,组

      件文物非遗保护队伍。

      2、建立三级非遗保护名录

      柴桑区现拥有国家级保护名录 1 项,省级保护名录 4 项,

      市级保护名录 12 项,区级保护名录 15 项。建立了省、市、区

      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库。

      3、强化优秀传承保护

      我区目前拥有国家级传承人 1 人,省级传承人 3 人。积极

      推动建立非遗传习所和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是下一步的重点工

      作。

      4、开展非遗普及活动

      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开

      展各类非遗展示展演,积极推进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

      活动。将非遗活态传承,融入文旅项目和教育课程,通过体验、

      展演等形式,将传统技艺具象化,激发非遗传承发展活力。积

      极发挥“马回岭庙会”当地特色民俗文化,进一步扩大民俗文

      化、非遗文化对外宣传和庙会影响力。

      - 46 -5、完善非遗资源保护体系

      继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非遗资源普查,运用文字,录像、

      摄影等方式,对全区非遗进行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同时,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妥善保管实物资料,防止损毁和缺失。

      6、完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进一步加强各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的管理,根据不同的类

      别、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名录项目保护规范标准,建立

      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和推出机制。

      7、完善非遗传承机制体系

      继续做好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

      传习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包括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资助经费,

      支持其开展教学、交流等活动,鼓励传承人开展收徒传艺活动,

      建立传承人考核机制。表彰、鼓励工作成绩突出的传承人,警

      告传承工作不力的传承人,甚至取消其传承人资格。

      8、完善非遗生产性保护体系

      探索生产性保护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积极培育生产性保

      护的成功典型,促进生产性保护的全面深入开展。

      9、完善非遗传承传播体系

      积极利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传统节庆日,开

      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积极

      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进乡村。发挥非遗在活跃

      - 47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维护

      社会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

      10、完善非遗保护对外交流体系

      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加强在非遗工作方面的

      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我区非遗项目传

      承人开展对外交流,有效提升我区非遗保护的水平。

      - 48 -第七章 新业态培育

      “十四五”期间,加大新业态培育,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

      平竞争、优胜劣汰,发挥文旅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扶持

      发展中小型文化旅游企业,努力形成多种所有制、大中小型企

      业分工协作、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1、鼓励小微发展,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企业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旅游领域 ,兴办小微文化旅

      游企业。简化创办手续,降低准入门槛,支持个体创业者、文

      化工作室、民办文化旅游机构等。大力扶持小微文化旅游企业

      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小微文化旅游企业集群。引导小微文化

      旅游企业走“专、精、特 、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

      路,在开展特色经营、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原创水平和科技

      含量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促进小微

      文化旅游企业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2、发展混合所有制文化旅游企业

      围绕“资产整合、资源共享、资本经营”的思路,积极推

      动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 、相互融合。通过购买服务、

      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文化旅游经

      营。推进具备条件的国有文化旅游企业或企业集团实现投资主

      体多元化,把产权多元化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结合起来,

      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提升国有文化旅游资产保值增

      - 49 -值能力。探索实行特殊股管理制度,吸引更多文化旅游领域的

      战略投资者。

      3、加快内容产业创新

      坚持“元素植入、奇思妙想、闻所未闻”的生产理念,支

      持内容创新,改造提升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

      旅游产业,完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厚植文化产业新优势。

      推动文化旅游产品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体验、信息化服务,加

      快新业态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工程,支持 VR 技

      术、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化旅游领域

      转化应用,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多媒体、多终端传播的制作能力。

      实施网络文艺旅游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

      创作品,扩大网络文学、音乐、艺术品、演出等在线和移动生

      产销售。大力发展电子书,加快培育移动互联网、VR 技术应用、

      视听新媒体等新业态。

      4、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围绕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广播影视、文化旅

      游、工艺美术、广告会展等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和非遗技艺、特

      色文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

      引领作用,引导培育各类文化企业向园区聚集,支持依托本地

      文化企业等创办文化产业创客空间。大力推进岳飞文化产业园

      区建设,挖掘岳飞文化资源,建设高水平岳飞文化园,打造全

      国知名“忠义爱国”主题文化产业园。推动数字型文化企业集

      - 50 -聚落户,打造数字视频创意、VR 内容开发等主题鲜明的文化产

      业园区。

      5、构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品位,满

      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发

      展,扩大经营项目和规模,争取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

      文化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势产业集聚。大力培育文化产

      业项目,充分依托本地特色产业资源,集中打造博莱、仙客来、

      礼涞、鑫万来、好味来、美芝莱、祥福来、易来、新豆涞等文

      化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市场潜力的重点文化企业,

      创新打造多个特色文化产业示范集群。培育新业态,促进文旅

      产业高质量发展。

      6、做强新兴文旅业态

      做强文化旅游业,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

      大文化的传播消费,挖掘柴桑区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建

      设旅游文化名街、名村、名镇,发展生态红色文化游、历史文

      化游、乡村休闲游等多种旅游形式。精心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扶持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努力打造夜游经济、高标准建设陶渊

      明文化园、岳飞生态文化创意园等大型文化旅游聚集项目,实

      施非遗进景区工程。加强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的研发设计,拓

      展新兴文化旅游产业链。着力推进中国柴桑数字文化新区建设,

      - 51 -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文化、智慧旅游、5G+VR

      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力争特色规模。

      - 52 -第八章 宣传营销

      一、创新拓展宣传营销渠道

      建立柴桑区文化旅游市场营销中心,统筹文化旅游市场营

      销资源,统一组织和指导全区文化旅游市场营销工作。坚持政

      府主导、媒体跟进、企业联手“三位一体”,重点抓好品牌营

      销、活动营销、媒体营销等阵地,精心策划、包装文化旅游特

      色产品,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

      1.建立营销基础数据库

      结合柴桑区近年旅游市场数据,提供一套针对柴桑区文化

      旅游主要客源市场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报告,洞察客源地区对

      柴桑区文化旅游价值的认知模式数据、消费行为数据、消费者

      口碑数据、市场消费趋势数据等,提出针对不同市场的营销策

      略偏向。

      2、实施新媒体营销

      推动市场宣传营销由线下向线上线下并举转变,探索“网

      络文化旅游特卖会”模式,推动旅游产品通过网络热销客源市

      场。以全新的整合营销思路,实施社交媒体营销策略,开展与

      同程、携程等媒体的合作,以活动策划为核心,媒体传播为渠

      道,构建整体的文化旅游形象传播体系。在现有的官方文化旅

      游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的基础上开展营销工具建设。继续推

      出文化旅游官方 App,并与航空公司、旅行社合作进行推广,打

      - 53 -造游客贴身助手。精编针对不同细分市场、不同受众的电子路

      书,并在文化旅游资讯网、App 上进行推广。

      二、重点文化旅游节事活动

      大力发展以柴桑文化为重点的文化旅游,策划举办具有国

      际招徕能力、全国标杆作用、本土特色和地域风土人情的旅游

      节庆活动。改变传统的政府包干的做法,引入市场机制,采取

      “政府组织、市场承办”的机制办好马回岭庙会、中华贤母节、

      消费月等大型文化旅游节活动。

      同时,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传统节日振兴

      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

      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融入生产生活中。结合

      国家旅游节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节事活动。根据发展

      实际,有选择性地办好地方性特色节事活动,如创意举办“渊

      明诗词”文化旅游节、九江采茶戏节等,宣传推介本地文化旅

      游产品,扩大影响,凝聚人气。

      - 54 -第九章 开发重点项目

      全力推进全域文化旅游,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古色文化、

      红色文化、绿色文化资源优势。做足做活“三大文化”这篇大

      文章,做到古色与绿色、红色与文化结合、运动与休闲结合、

      渔事与观光结合、科普与生态结合。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实现

      “古”、“红”、“绿”呼应联动。结合各自实际,突现“历

      史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观光游览”、“休

      闲度假”、“研学体验”、“运动康体”、“体验娱乐”、“科

      考探险”等品牌,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区。马回岭镇要突出“红

      色、古色、绿色、金色”旅游特色,岷山要突出“红色文化”

      “休闲度假”旅游特色,港口镇要突出“休闲养生”“运动康

      体”旅游特色,涌泉乡要突出“民俗体验”特色,江洲要突出

      “体验娱乐”“体验探险”旅游特色,区内街道则以商务休闲

      购物娱乐为旅游特色。积极依托高铁站建设,通过合理开发建

      设,打造一个集生态养生、科普示范、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为

      一体、多功能的城市文化休闲康养的国家级高铁文化生态新区。

      充分发挥中华贤母园巾帼双创投资洽谈会的平台作用,扩

      大对外招商渠道。有效地整合柴桑区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文旅

      公司运作等各种模式,引进专业化文化旅游企业,鼓励与大型

      文化旅游集团合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规模,推进文化旅游业

      产业化、集团化、规模化运营。

      - 55 -积极开展文旅项目开发利用招商引资工作,深挖山水溶洞

      资源,尤以天然溶洞较为独特,如狮子洞、涌泉洞、孝子洞、

      秋迁洞、白鹤洞、天井窝洞等。加快推进天然溶洞系列的开发

      和使用。提升狮子洞等溶洞景区对外服务功能,完善交通、住

      宿、购物、餐饮、游步道、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优化周边环境,

      进一步做好做强狮子洞等溶洞地质探秘研学文旅服务。继续做

      好陶渊明文化园、岳飞生态文化创意园等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

      加大宣传,做好文化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争取省市

      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借力改造全区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成立

      文化旅游协会,发挥行业引领的作用,统一管理、统一培训、

      规范经营,让文化、旅游、休闲、体育、科技、康养、农业有

      机结合。做好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积极谋划好重点文化旅游项

      目,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依托赤湖、东湖等丰富的水资源,大力推进水休闲旅游度

      假区开发建设。依托赤湖、东湖水域宽阔、山清水秀的自然风

      光,打造一个以休闲度假、生态康养、酒店会议培训、运动健

      身、游船码头等为一体的人文休闲度假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加快推进“文旅+互联网+商贸流通”,支持赣浔优品、跨

      境电商产业园和礼涞购、易佳购等电商平台发展升级。加快推

      进万佳酒店项目,启动联盛城市综合体、服务业大楼建设,大

      力发展文旅产业。

      - 56 -- 57 -

      表 1:

      柴桑区“十四五”时期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备注

      1

      陶渊明文化

      园

      项目总投资约 1.5 亿元,项目占地

      面积约 50 亩,主体建筑面积约 15000

      平方米,包含 5 栋主题建筑楼。一号楼

      为陶渊明文化展示楼;二号楼为区博物

      馆;三号楼为综合楼,主要功能为文物

      库房、设备用房、综合服务区等;四号

      楼为陶渊明学院楼(会议中心)。

      2

      马回岭服务

      区综合文旅

      项目

      项目总投资 5 亿元,项目在庐山服

      务区现有面积上拟扩建面积 108.64 公

      顷,建造中国首个以“创新服务区、历

      史传承、生态科农、康体运动、时尚爱

      情、休闲度假”为主题的高速公路服务

      区。项目共分三期,分别为庐山服务区、

      庐山文博园和水上活动中心等。

      3

      终极幻境

      5G+VR/AR项

      目

      项目总投资约 6.8 亿元,建设一条

      年产 100 个 VR/AR 内容应用生产设备

      组;建设 VR/AR/MR/IW+文旅、教培、

      科研、康复、影视等内容应用研发和大- 58 -

      数据科技展厅;建设“数字三农”5GVR

      直播中心、5G 数字产业街区。

      4

      九江华章生

      态园

      项目投资 8800 万元,占地 300 亩。

      5

      小城门湖湿

      地公园

      项目总投资约 5.7 亿元,项目集生

      态、文化保护、旅游休闲于一体。规划

      面积 130.22 公顷。

      6

      精忠岳飞文

      化园

      项目总投资约 2 亿元,项目集教

      育、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文

      化公园,打造高铁新区岳飞第二故乡文

      旅板块。

      7

      东湖鹅栖小

      镇

      项目总投资约 1.6 亿元,项目主要

      包括滨湖游览、候鸟观赏、生态休闲等。- 59 -

      表 2:

      柴桑区“十四五”时期重点乡村旅游项目表

      序号

      乡镇

      项目名称

      备注

      1

      江洲镇

      江洲知青园

      项目投资 1.5 亿元,打造

      最具江洲特色的往事记忆,生

      态文旅体验园。

      新洲思诺现

      代农业项目

      项目投资 5000 万元,建

      设养殖体验园、风景观光园、

      自由采摘园等。

      2

      港口镇

      东湖生态公

      园

      项目投资 1 亿元,打造候

      鸟观赏基地等。

      渊明文化乡

      村农创产业

      综合体

      项目投资 5400 万元,建

      设入口景观区、原生村落大观

      园、农耕劳作健身园等九个功

      能区。

      3

      城子镇

      梦里水乡农

      旅综合体

      项目投资 3.7 亿元,打造

      1000 亩现代农业旅游综合示

      范园。

      4

      马回岭

      镇

      马家柚产业

      园

      项目投资 3 亿元,打造柚

      主题农业文化旅游乐园。

      博莱食品产

      项目投资 2 亿元,建设现- 60 -

      业园

      代食品加工产业体验基地。

      5

      狮子镇

      雨林度假村

      项目投资 3000 万元,打

      造农业体验、休闲、养生度假

      于一体的复合式田园旅游项

      目。

      龙湖山庄农

      旅综合项目

      项目投资 3200 万元,建

      设智慧农业区、高效农业区、

      休闲农业区等。

      6

      涌泉乡

      现代农业旅

      游采摘示范

      园

      项目投资 1.5 亿元,打造

      水果蔬菜生态田园示范基地。

      紫缘森林康

      养综合体

      项目投资 1 亿元,建设生

      态康养、现代农业示范园。

      7

      新塘乡

      浔茗白茶园

      项目投资 7000 万元,打

      造茶农文化旅游。

      8

      新合乡

      新合民俗文

      化园

      项目投资 1 亿元,打造民

      俗文化电商产业园。

      9

      岷山乡

      老屋农庄

      项目投资 1.3 亿元,打造

      红色文化主题乐园、4A 乡村

      景点。- 61 -

      现代农业示

      范园

      项目投资 1.5 亿元,建设

      茶文化、中药文化,民俗体验

      生态康养区。

      10

      沙河

      街道

      枇杷生态休

      闲园

      项目投资 5000 万元,打

      造枇杷生态休闲乐园。

      牧心谷民宿

      园

      项目投资 6000 万元,建

      筑面积 3000 平方米,打造特

      色民宿。

      11

      城门

      街道

      小城门湿地

      公园

      项目投资 1 亿元,打造生

      态湿地文化旅游休闲乐园。第十章 实施保障

      一、体制机制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

      明确党政主要领导要像抓工业和城市化建市一样抓文化旅

      游,对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亲自部署,亲自协

      调,亲自抓落实;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导向性投入,逐年提

      高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

      在文化旅游配套服务项目用地和旅游公路、文化旅游景区(点)

      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深化管理体制

      党委、政府是推进文化旅游发展的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

      是第一责任人,涉文旅部门是推进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责任单

      位,加强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发展改革、

      财政,交通、城建、宗教、农业、林业、卫生、安监等相关部

      门依法参与文化旅游管理工作,完善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管

      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文化旅游业发展各项工作的统一部署,

      好协调,全面落实。

      3、规范市场监管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好文化旅游执法部门、加大文

      化旅游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文化旅游市场,严厉打击非法暴

      力、色情出版物及零负团费、强制购物等违法、违规行力,建

      立与公安、市场监督、税务、发改、住建、卫健等相关部门的

      - 62 -联合执法常态机制。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制定个性化管理服务标

      准,加强文化旅游标准实施的动态监管,建立科学的淘汰退出

      机制。落实文化旅游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假日旅游和突发事

      件应对机制,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风险提示、高风险旅游保障和

      流量管理制度。

      4、加强环境营造

      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程序,落实优惠政策,做好招和

      项目推进工作;遂年增加文化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文化旅游宣

      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对重点

      础项目进行先期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化旅游业.

      二、政策法规保障

      1、推动文化旅游法规建设

      要推进文化旅游法规特别是综合性法规的建设,推进文明

      旅游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制定《柴桑区文化旅游管理条例》。

      《柴桑区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化旅游经营信息管理

      办法》等文化旅游法规。用法律来保障文化旅游部门的统筹协

      调功能,要确立文化旅游行业标准,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文

      化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文化旅游环境卫生、文化旅

      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书店、影院、餐饮、住宿、

      厕所的卫生质量,通过全面推进文化旅游目标化四点工作,以

      点带面,树立标杆。

      - 63 -2、加强文化旅游规划编制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前瞻性原则,建立全区文化旅

      游发展总体规划,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

      规划三级规划状系,细化完善 A 级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

      店、农家乐、旅游线路、市场营销、人才培训、文化旅游信息

      化等专项规划。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有规不依的现象,规

      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明确实施主体及责任,并纳入考核体

      系,防止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保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3、完善土地利用政策

      文化旅游项目用地享受工业项目用地同等待遇,对入选重

      大文化旅游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对五星级旅游饭店企

      业和 5A 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规划范围内的重大项

      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文化旅游配套的公益性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利用非耕地,在不改变土地农用性质的前提下,采取作价

      入股、土地合作等方式参与文化旅游开发。

      4、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清理文化旅游行业的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文化旅游企业

      负担,对 3 星级以上旅游饭店、3A 级及以上文化旅游景区、省

      级以上文化产业园、旅游度假区、旅游演艺项目、旅游商品生

      产企业和游客集散中心等文化旅游项目,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

      同等的用电、用水、用气价格,减半征收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

      - 64 -卫生监测费按成本收取,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按年

      缴纳租金。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文化旅游企业享受国家规定有

      关税收优惠政策,文化旅游企业的促销费用计入企业经营成本。

      符合条件的演艺项目,享受文化产业税费优惠政策。游客集散

      中心设施建设和直接用于采摘、观光的种植、养殖、饲养的土

      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重大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实行一

      事一议,纳税人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可定期减免房产税、土地

      使用税。

      5、加大财政奖励扶持

      设立文化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文化旅游规划编

      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策划、乡村文化旅

      游提升、文化旅游公共体系建设、文化旅游客源市场拓展、文

      化旅游项目贷款贴息等强化政府推动,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在土

      地指标、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项目落地后,建立台账,加强

      调度,跟进服务。健全激励机制,提供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

      道”。对纳入省、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采取“一

      事一议”的办法优先给予用地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重大文化旅

      游项目,积极争取省政府重点项目用地指标。

      三、生态环境支撑

      1、强化开发环境保护意识

      在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科学、

      合理地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将

      - 65 -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要充分认识文化旅游规划

      的重要性,先规后开发,加强对文化旅游规划实施的督查,强

      化文化旅游规划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指导作用,将规划中

      文化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文化旅游景区内的一

      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规定和

      生态影响评价技术规定的要求,在文化旅游行业中提倡低碳旅

      游方式,促进文化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2、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加强环境敏感区旅游区的管理,文化旅游景区开发、酒店

      建设等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制

      度,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加强对文化旅游区生态环境的监

      管力度,严禁在文化旅游区及周边地区新上污染环境、破坏生

      态的项目,加强对文化旅游区内的环境监测,逐步实现定期发

      布重点文化旅游区环境质量状况制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综合

      治理,严禁向文化旅游区附近堆积倾倒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

      3、加强文化旅游人文环境建设

      在旅游区和旅游乡镇等设立多种类型的文化旅游信息咨询

      服务机构,打造热情、好客、诚信的社会氛围;在文化旅游区

      交通集散地、公共场所等地设置规范、准确和醒目的公共信息

      图形符号,在主要路段铺设盲道等为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设施,

      营造舒适和谐的文化旅游人文环境。

      - 66 -图件目录

      1、区位分析图

      柴桑区,隶属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

      下段南岸。东倚庐山,南邻庐山市、德安县,西毗瑞昌市,北

      与湖北武穴市、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隔江相望,中插九江市城

      区,使区境分成东、西两部分。总面积 873.33 平方千米。柴桑

      区交通便利,有九江庐山机场、庐山站、沙北编组站、京九铁

      路、昌九城际铁路、武九高铁、安九高铁、福银高速公路、九

      江绕城高速公路、都九高速公路、105 国道等,北有长江黄金水

      道 54 公里。柴桑区境内的岷山乡一带地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赣北革命根据地;同时也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故乡,

      民族英雄岳飞的第二故乡。

      - 67 -2、空间布局图

      “十四五”时期,继续围绕“山、江、湖、城”四大文旅

      资源基础,统筹协调其他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完善柴桑

      区文旅产品体系,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一心一圈一带

      一路”的发展格局,打造柴桑高铁新区文旅集散中心、环庐山

      生态休闲游、沿江乡村旅游带、沿路工业体验游。

      - 68 -3、柴桑区文旅精品路线图

      - 69 -4、柴桑区红色文旅精品线路图

      - 70 -5、柴桑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图

      - 71 -

      详情见附件

    柴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柴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