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0

    将拆除的宅基地调剂给村民建房或复垦为耕地

    2024.02.29 | admin | 22次围观

       9月21日中午时分,龙游县社阳乡红光村,村东头一排崭新的平房。76岁的沈雪梅正打开煤气灶,搅动锅铲,麻利地翻炒着锅中的油麦菜,腾腾的热气衬得老人的笑脸红扑扑的。没多久,饭桌上摆上了两道菜:清炒油麦菜,红烧酱肉。“现在有新房住,出门走的都是平路,买菜就在家门口,还有老姐妹们作邻居,日子过得真有味哩!”沈雪梅所说的新房,就是村里为老人们建的老年公寓。

      搬出老屋住新房

      走进沈雪梅的新家,一室一厅一卫,45平方米,雪白的墙上挂着兔年挂历,天花板是淡雅的灰白条纹吊顶,大大的长方形镜面下是白色的柱式洗脸台盆。卫生间铺上了银白色的墙砖地砖,抽水马桶、淋浴器、浴霸一应俱全。卧室里,床边放了一张长长的沙发,五斗桌上是一台小电视机,门边还有一台电冰箱。老人兴奋地指这指那,一脸的满足与惬意。

      沈雪梅的家在三公里外的清田垅自然村,老屋建在山坡上,经历了30多年的大雨大雪,泥墙已经倒塌,可一直没钱翻修。那年,山上的毛竹被大雪压塌倒下来,把屋顶的瓦片都打掉了。不仅如此,山上坡陡路窄,一到下雨天或者落霜时节,沈雪梅便不敢出门,担心路滑摔倒。“有时一连几天都只能坐在家中,买菜都没办法。”老人摇着头说。

      2008年7月,洪灾来袭,村支部书记翁建民、村民主任黄法明和村两委一班人在转移安置村民过程中,发现像沈雪梅这样居住在地质灾害点、危旧房中的独居老人均有类似情况:老屋破旧,无钱翻修或建新房;不搬离居住地,又面临地质灾害危险;再者,遇到突发疾病或紧急意外情况时,无法迅速得到帮助。怎样才能妥善安置这些老人?结合旧村改造、村庄整治等新农村建设工作,几经商议,在规划部门的帮助下,村两委开创性推出了“宅基地换公寓”的办法。

      “宅基地换公寓”,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将孤寡、贫困以及留守老人的宅基地交给村集体,村委会根据房屋面积、建筑结构等,按20元至30元每平方米不等的标准给老人相应补助,老人免费住进公寓,直到终年,公寓产权则归村集体所有。

      2009年8月,投资近20万元、占地28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一期工程动工。村里还投资6万多元,专门配套新浇了一条300多米长的水泥路。

      2010年6月,沈雪梅告别了破旧老屋,开开心心地搬进了崭新的老年公寓,和其他4位老人成为首批住户。“现在睡觉很安稳,再也不用担心雨雪天了。”

      “置换养老”,多方受益

      红光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全村530多户1540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有260人。青年劳动力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分家生活,老人大多守着年久失修的房子独自居住。

      徐桂花今年81岁,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生活,她一人独自生活,子女们不放心,可是老人又不愿离开村子。去年,徐桂花拿到了宅基地的置换补贴,随后又搬进了老年公寓。在杭州工作的儿子非常支持,马上就给徐桂花装上了电话,经常打电话来问问。子女们还给徐桂花装上了太阳能。“现在,子女们放心,我也过得开心,我要多活两年享享福。国家政策好,大队干部好啊!”言谈中,徐桂花透出打心眼里的高兴。

      80岁的曹水花过去一直住在山边的老房里。由于房子年久失修,木桩、房梁虫蛀严重,遇上台风、暴雨天气,更是提心吊胆,生怕发生意外。去年6月,就在她搬进新房没几天,连续几天的大雨,山体滑坡,把老屋冲塌了。庆幸之余,老人感激不已:“幸亏有老年公寓,为我捡回了一条命啊!”

      “宅基地换公寓的模式,其实是‘老人得养老,村民得实惠,集体得发展’。”翁建民介绍。老年人是项目的直接受益群体,改善了居住条件,得到部分资金,养老有了一定保障;其次,村集体可以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将拆除的宅基地调剂给村民建房或复垦为耕地;第三,公寓可以循环使用,老人终年后可以继续给他人使用,充分发挥价值。

      公寓东面,新浇的水泥地面上,七八种健身器材安装完毕。公寓西面,一排新房已拔地而起。这是今年6月动工的二期公寓,可以提供9套住房,目前已进入结顶阶段。一旁有一条11米长的文化墙已浇上水泥,正在贴琉璃瓦。“墙上准备画上敬老爱老的画,体现孝文化。”翁建民告诉我们。

      “老年人以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村集体老年公寓使用权,变‘固定资产’为‘可用资金’,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农村养老提供了新样本。”社阳乡党委书记朱素芳如是说。

      社阳乡的这一做法开创了全县先河,目前已在龙游县推广。据悉,全县已投入使用的有3所,在建和筹建的有4所,预计到明年,全县将有百余位老人住进新房,享受“置换养老”。

      

      青山下,一排崭新的平房前,住在这里的阿婆们在健身器材上健身,开心过晚年。

      

      沈雪梅阿婆在明亮的新居里烧午饭。

      

      今年81岁的徐桂花带着记者参观她的卫生间,并开起了浴霸叫记者看。

      

      曹水花奶奶的“闺房”。

    将拆除的宅基地调剂给村民建房或复垦为耕地

    将拆除的宅基地调剂给村民建房或复垦为耕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